民主视线丨人大代表这样解决急难愁盼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刘翔
“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这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一句话,诠释着“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人大担当。人大代表如何通过人大这个平台,切实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近日,记者带着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访。
在木垒哈萨克自治县,记者了解到,木垒镇人大主席团把“代表之家”变成联系群众的“前沿站点”,人大代表定期驻点接待选民,认真听群众心里话。
信用社家属楼的王大爷曾犯愁:楼前的榆树蹿得老高,三楼以下的窗户被挡得严严实实,大白天屋里也得开着灯。人大代表掏出本子记细记全,转身就往相关部门跑,很快,工作人员来到小区修剪掉过密的枝干,居民家里重新亮堂起来。
在推动微实事落地这件事上,木垒镇人大主席团更是精打细算、精准发力。从文化长廊“破土而出”到零散楼栋屋顶“穿上雨衣”,从儿童游乐设施“安家落户”到背街小巷“铺平坎坷”,一个个民生小项目,让群众的日子越过越有滋味。
园林社区美康华小区文化长廊。木垒镇人大供图
“以前小区里连个躲太阳的地儿都没有,夏天在院里待一会儿,汗就顺着脖子往下淌。”人大代表在园林社区走访时听了这话,当即拉着社区干部一起商讨,利用一块闲置空地,从方案设计到施工验收,仅用45天,文化长廊就建成了,不仅有遮风挡雨的回廊,还摆上了休憩的木凳。“每天傍晚,这里就成了我们唱歌跳舞的‘欢乐场’。”园林社区美康华小区的李阿姨笑得合不拢嘴。
不光如此,木垒镇人大主席团还以“工作室+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点+基层立法联系点+矛盾纠纷调解处”为特色,依托县人大代表陈晓霞的专业特长,建起晓霞石榴花调解工作室。
邻里拌嘴、家庭闹别扭、物业起纠纷,这些家长里短的烦心事,到了陈晓霞这儿,总能理得顺顺当当。她熟门熟路知民情,群众信得过,听诉求时耐心得像拉家常,调解时一碗水端平,把许多矛盾苗头掐灭在萌芽里。自打当选人大代表以来,陈晓霞已经解开2000多个疙瘩,为当事人挽回不少损失。
在为民办实事的路上,昭苏县昭苏镇解放路社区人大代表联络站,也交出了让人点赞的成绩单。
昭苏镇政府家属楼门口那段约500米长的路,一头连着县阳光宝贝幼儿园,一头接着解放路主干道。因周边商业楼施工时被工程车反复碾压,开发商又没及时修补,成了“搓板路”——路面坑坑洼洼,老化破损严重。一到雨天,居民出门就得蹚泥水,让人闹心。
解放路社区党支部书记、人大代表联络站站长扎锐敏听说了这事,赶紧带着人大代表和相关部门同志到现场了解情况。代表们跑了一趟又一趟,与县建设局、沿解放路的5家商业楼开发商反复商量,终于拿出解决办法:建设局负责铺好路基,协调县交通局施工,5家开发商一起承担铺设沥青路面的费用。项目开工后,代表们天天到工地盯进度、看质量,就为了让这条路建好早日通车。
如今,这段柏油路平坦笔直,居民出行再也不用愁,更在人大代表和群众之间架起了一座“连心桥”。扎锐敏说,解放路社区人大代表联络站会一直盯着群众的操心事,经常组织代表和群众交流,让人大代表履职真正扎根基层、服务群众,让这座“连心桥”更稳固。
“代表之家”火速解决树木遮光的烦恼、人大代表携手社区干部45天建起文化长廊……一桩桩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让全过程人民民主在新疆的基层土壤扎下深根、开出繁花,让民主的温度直抵人心,让民生的幸福底色越擦越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