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社区丨校社联建 大学办到居民家门口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赵西娅 通讯员 关丽琼
剪纸、舞蹈……7月28日,奎屯市团结街街道喀拉尕什社区热闹非凡,居民正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学习各类才艺。
“大学办到社区,家门口就能学习,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了。”社区居民金素清说。
金素清的幸福感来自奎屯开放大学与奎屯市团结街街道建立的校社联建机制。半个多月前,该校再次拓展服务范围,与4个社区签约成立社区学校。通过家校社协同,居民在家门口即可享受高质量的终身教育。目前,奎屯开放大学共在31个社区设立教学点,覆盖率达70%。
奎屯开放大学喀拉尕什教学点利用暑假为幼儿开展书法教育。图片由奎屯开放大学提供
为何要开展校社联建?奎屯市团结街街道党工委书记杨若歆道出了其中的缘由:辖区老年人比较多,以前社区培训是“有什么教什么”,不能满足大家的需求,居民参与度较低。
转机得益于2021年奎屯市率先建立的“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合作、社会参与”社区教育管理格局。针对社区教育“供需错配”“参与度低”等普遍性问题,在新疆开放大学的指导下,奎屯开放大学借鉴经验,摸索出“1+1+N”的合作模式,该校积极对接社区组织、政府职能部门、文化机构等多方力量,整合外聘教师师资库200余人,推出了一系列精准又接地气的课程和服务。
效果咋样?走进奎屯开放大学曙光里教学点,75岁的廖加伦正在电子琴班认真练习。“年轻时就喜欢音乐,现在好了,家门口就有专业老师教!”老人自豪地表示,“现在看谱子、弹简单曲子都不成问题,很有成就感!”
“学校提供了50余门精品课程供我们选择,我们调研了居民最想学啥,重点开了26门传统文化课。光专职教师就有24位,像教家庭教育课的黄江老师、教剪纸课的王爱青老师等,都很专业!”杨若歆欣喜地分享道,从过去社区培训冷冷清清,到现在大家主动报名,学习氛围越来越浓。仅在团结街街道社区学校,学员就达1800多名,年开课超5000节次,惠及辖区居民10万余人次。
7月14日,奎屯开放大学乌孙社区青年夜校,老师在为学员讲解手机摄影技巧。图片由奎屯开放大学提供
为满足居民多样化需求,奎屯市28个社区还整合资源,将部分使用率不高的办公场所腾挪出来,优先用于居民培训,真正实现了“办公场所最小化,居民活动空间最大化”。
大学的服务触角还在不断延伸。在奎屯市团结街街道风华里社区,针对留守儿童和双职工家庭多的特点,学校打造了集兴趣班、家庭教育、假期关爱于一体的“一站式”服务平台,一年能惠及近3000名学生。
不光顾着“一老一小”,青年人的学习生活圈也没落下。在商居混合型社区,奎屯开放大学与社区、企业携手,重点打造“青年夜校”,把“职路领航”职业技能培训巧妙地融合进来,探索“就业创业服务+社区教育”的新路子。
在奎屯开放大学乌孙社区青年夜校,学校引进本地网红主播宋温暖工作室负责人宋媛媛等开设自媒体课程,吸引百余人参与,并为学员精准对接就业实践机会。奎屯市一家企业的负责人段雨露跟随网络大咖学习短视频运营后,店铺生意蒸蒸日上,他也成为青年夜校的众多受益者之一。
“今后,我们将借鉴新疆开放大学社区教育、老年教育等方面的宝贵经验,在师资、课程、制度体系等方面持续精准发力,力争3年内实现全市社区教育服务网络全覆盖。”奎屯开放大学党支部书记、校长耿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