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里的新疆⑤丨从果子沟天险到通途大道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宋卫国
7月的骄阳炙烤着大地,果子沟大桥上各种车辆在繁忙有序通行着,200多米的沟底,一群群牛羊悠闲地吃着草,闲聊着的牧民偶尔看一眼这些和谐的场景,脸上浮现出满足的笑容。
“这座果子沟大桥不仅让游客们看到了美景,更给附近的牧民带来了巨大便利。”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果子沟—赛里木湖旅游风景区管理委员会行政执法局干部库拉斯·阿不来说。
夏季的果子沟大桥部分路段。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宋卫国摄
今年45岁的库拉斯出生在霍城县芦草沟镇别西阿尕什村的一个牧民家庭,他小时候,每年假期都会跟着父亲赶着牛羊,行走在果子沟附近,遇到转场的时候,更是要和家人走很远的路。“那时候还没有果子沟大桥,家里大人最担心的就是转场经过这段路的时候。”库拉斯说。
果子沟是进出伊犁州的咽喉要道,这段只有28公里的路,在过去成了阻碍伊犁州各族群众出行的“老大难”。
在库拉斯的记忆中,果子沟大桥建成之前,这里只有一条5米多宽的曲折国道,坑坑洼洼的路面有各类车辆行驶,还有成群的牛羊不时经过,机动车和牛羊混行的场面是最常见的,要是遇见恶劣天气或者车辆发生故障,往往造成几公里长的拥堵,有时甚至会堵上好几天。
“那时候果子沟里面还有个牧场,要是牧场里的牧民生病了,要急着就医,这条沟就成了最要命的地方,大家都希望有一天能够顺顺利利地进出果子沟。”库拉斯说。
2006年8月16日,果子沟大桥正式开工。
库拉斯至今记得那天的场景:附近的牧民骑着马、坐着车纷纷赶到现场,看着眼前困扰世代伊犁人民出行的沟壑,大家恨不得第二天大桥就能建好。
果子沟大桥的施工难度很大,地形高差大、山高坡陡、施工场地狭窄、气候多变、冬季漫长……但为了早日打通伊犁州进出的“肠梗阻”路段,施工人员群策群力,想出很多办法。2011年9月30日,这座造价23.9亿元、全长约700米的果子沟大桥正式通车,仅建设这座桥的特殊专用桥梁钢材就达到了17000吨,这座大桥也写下了不少建设传奇:
桥面距谷底净高达200米,主塔高度分别为209米和215.5米,主塔高度相当于70多层高的楼房,是新疆迄今最高的公路桥梁;
采用的“双塔双索面钢桁梁”结构,是全国公路桥梁首创;
桥体设计可抵御8级地震和12级台风;
桥身以蜿蜒的“S”形穿越果子沟峡谷,与雪山、森林构成壮丽画卷,被誉为“伊犁第一景”,被称为“世界上最美且最惊险的大桥之一”;
……
“建桥的时候我也参与过,现在又成了行政执法局的一名干部,每天看着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在这里拍照打卡,特别自豪!”库拉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