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梦者丨她在墙绘彩卷里画新疆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马蓓
7月18日午后,库尔勒市野画陶社里的讨论声与画笔摩擦声此起彼伏,墙绘师雷雪正趴在铺开的《捣练图》图纸上,和员工讨论线条弧度与颜料配比。图纸旁,几罐裹着保鲜膜的丙烯颜料上浮着薄水,这是她与新疆干燥气候较劲多年,琢磨出的“保鲜”智慧。
今年7月中旬,雷雪正在创作一幅浮雕墙绘作品。图由本人提供
雷雪今年29岁,她的画笔情结藏在童年里。从小爱画画的她被送进美术班,手工作品常被老师留存展示,这份热爱悄悄铺就了通往美术世界的路。
7年前,广告设计专业毕业的雷雪在企业做排版设计,设计流程与企业的人际关系让有听力障碍的她始终难以融入。辞职后她一度迷茫,直到有人看中她的设计并邀请她画墙绘。指尖触到画笔的瞬间,像是打开了雷雪心里的开关。
第一笔订单是家瑜伽馆,客户想要凸显女性柔美特质的暖调墙面。站在一米高的脚手架上,恐高的雷雪腿软了。脚手架轻晃时,她抓紧墙体指甲掐进石灰,腿抖得厉害。“这点坎都过不去,以后啥也干不成。”心里默念了几十遍后,她硬着头皮站稳了。
克服了恐高,颜料又成难题。新疆干燥的气候让调好的颜料半小时就凝固了,试了无数办法,她想起妈妈腌咸菜的法子:往颜料上覆水、裹保鲜膜,用的时候倒出水赶紧画。即便如此,仍要争分夺秒。好几次刚铺好底色就结壳,只能铲掉重画,直到调出理想的柔和过渡色。
1个月后作品完成,瑜伽馆的经营者围着墙转了三圈:“这哪儿是画,是把温柔泼上去了。”路过的人举着手机拍照,还有人特意拉朋友来合影。雷雪站在墙下仰着头笑,眼泪差点掉下来。那是她辞职后,第一次真切感受到自己能成事。
最初的订单都靠亲友介绍,雷雪做事认真,无论价格高低都抠细节,画得常比原图还好,客户们都乐意帮她推介。“画墙绘和做人一样,真诚做事,别人自然信得过你。”她说。
2023年夏天,10米高的室外浮雕订单摆在面前,相当于站在4层楼作业。那时雷雪刚生完二胎不到一年,身体还未恢复。作业车升到最高处摇晃时,她死死抓着栏杆,眼前发黑,胃里翻江倒海。“先从5米开始画。”她咬着牙对自己说。
7月的库尔勒,气温最高时接近40摄氏度,水泥墙晒得发烫。她每天8时开工,13时收工,17时再接着画,直到月光爬上作业车。更难的是调浮雕粉:水多了像烂泥掉下来,水少了像碎石捏不成形。“第一天做的全塌了,我蹲在地上捡碎块,眼泪直掉。”
当晚回去她就翻资料、问同行,算出精准比例。第二天,40公斤一桶的颜料,她和工人往10米高的作业车上搬了35桶。胳膊抬不起来就用肩膀顶,造型不对就铲掉重做。原计划6天的活干了12天。直到揭布那天,甲方忍不住拍手:“这画活了!”雷雪才松了一口气。
雷雪与自己创作的乡村墙绘合影留念。图由本人提供
从那以后,墙绘的活渐渐多了,雷雪从单兵作战拓展为七八个人的团队。有听力障碍,她就把图纸画得更细,标上色块号,比画着沟通。在库尔勒市和什力克乡,她画了迪丽热巴·迪力木拉提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4年春节联欢晚会》新疆喀什分会场的肖像,旁边绕着油绿的葡萄藤……
村民热孜完古丽·艾买提常站在墙前看:“以前墙是空的,村里灰蒙蒙的,现在过路的人都停下拍照,孩子们放学就围着墙跑,村里亮堂多了。”
墙绘事业渐入佳境,雷雪的艺术探索也向生活化延伸。她在商场开了家手工艺品店,摆着陶艺小件、编织饰品和扎染布艺,吸引了很多年轻女性和亲子家庭。客户想体验更多手作,她便动身去景德镇、厦门、成都学陶艺、编织、扎染,新技艺成了店里的新课程,小店也成了近600名固定会员活跃社群的聚集地。“寒暑假店里忙,就开体验课。工作日做墙绘,啥也不耽误。”她在忙碌中找到了平衡。
如今,雷雪忙得脚不沾地,一天最多跑5个墙绘现场。她有个小目标:“要是有机会,我想把库尔勒的街头巷尾都画一遍,让走在路上的人,抬头就能感受到墙绘带来的精神满足感。让更多人知道,咱新疆处处都是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