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关万里行·遇见丨草原盛开“石榴花”
记者头像为AI生成漫画像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逯风暴
7月6日下午,细雨过后,巴里坤草原绿意更浓。60岁的高彩萍准备去看望哥哥热斯汗·索勒塔汗。这样的看望,她已经坚持了35年。
高彩萍家住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奎苏镇二十里村,哥哥热斯汗家在伊吾县前山哈萨克族乡白雄村,两个村子相距60公里,他们是如何成为兄妹的?
当日,“边关万里行——自治区成立70周年大型全媒体采访活动”成员来到巴里坤,听高彩萍讲述她和哥哥热斯汗的故事。
高彩萍和哥哥热斯汗·索勒塔汗拉家常。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逯风暴摄
故事要从一斗青稞说起。
1929年12月一个风雪交加的寒冷夜晚,努尔哈森·帕孜力的小儿子病重生命垂危,当时家里穷得揭不开锅,正当他极度无奈时,和他一起当长工的张盼贵,把家里仅存的一点青稞分了一斗给他,帮助他家渡过了难关。
一年后,努尔哈森·帕孜力一家东迁。十余年后,他们全家重新回到巴里坤,第一件事就是找张盼贵。见面后,两家约定永结亲戚。家里每一代的老大结为兄弟时,要各自抓一把青稞放在同一个匣子,用这种特殊仪式表达对这份深厚情感的珍惜与尊重。
从此,因为一斗青稞的缘分,两个家庭结下了绵延近百年、传承四代人的情谊。
作为张盼贵的孙媳妇,高彩萍在公婆的影响下延续了这份情谊。她把努尔哈森·帕孜力的孙子热斯汗当哥哥,两家人继续当亲戚。
虽然离得远,但走动频繁。节假日和家人的生日,两家人一定会相互拜访、聚餐,送上祝福。
每次出发去热斯汗家前,高彩萍都会做一锅手工馍馍,再买些水果等。“以前骑摩托车,来回得大半天,不过想着去哥哥家,一点儿也不觉得远。”高彩萍说,“现在开车方便多了,我隔三差五就去看望哥哥,聊家常、说心事,我们无话不谈。”
一次通电话时,高彩萍得知热斯汗的小儿子要结婚了,她高兴得挂了电话就往哥哥家赶,去商量侄子的婚事。
刚进巷子口,高彩萍就看到热斯汗已经在家门口等着了。下车后,她拉着热斯汗的胳膊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地问:“接新娘子用什么车?都联系好了吗……”热斯汗一句一句地回答,脸上的笑意藏都藏不住。“到时候我提前来帮忙,你跟嫂子也能省心不少。”高彩萍更是难掩兴奋。
不仅关心哥哥热斯汗一家,高彩萍还经常帮助村里的老人。
村里两位老人生活困难,身边没人照顾,高彩萍主动承担起照顾两位老人的重任,无论家里多忙,都没耽误过。洗被褥、洗头发、送饭……这一照顾就是十多年,直到两位老人先后离世。
“我也不会干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能尽我的力量在日常生活中帮到大家,就很满足了。”高彩萍说。
在巴里坤草原上,高彩萍就像一朵美丽盛放的“石榴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