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1万余亩→3100吨 策勒县构建葡萄全产业链
近年来,策勒县因地制宜,把葡萄产业作为特色产业重点扶持,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支持、技术培训等一系列举措,鼓励村民发展葡萄种植,逐渐形成了规模化、产业化的发展格局。
农户正在忙着定枝定穗、修剪工作。
5月8日,走进策勒县固拉合玛镇乌守吾斯塘村葡萄种植基地,一排排整齐的藤架在阳光下舒展枝叶,青翠的颗粒葡萄串挂满枝头。眼下正值花穗分离关键期,果农们正忙碌地穿梭其间,忙着定枝定穗、修剪施肥等一系列的田间管理工作,处处呈现一片繁忙而有序的景象。这里把“小葡萄”发展成“大产业”,让万亩葡萄串起乡村增收致富“甜蜜链”。
一排排整齐的藤架在阳光下舒展枝叶,青翠的颗粒葡萄串挂满枝头。
策勒县固拉合玛镇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土壤肥沃、光照充足、水源优质,为葡萄生长提供了绝佳环境。为了加快村民增收致富步伐,近几年,这个镇加大了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在原来传统种植粮食作物的基础上,大力发展葡萄这一特色产业,短短5年时间里葡萄种植面积由当初的几百亩,发展到现如今一万余亩。村民收入也得到了大幅度的翻倍增长。
一排排整齐的藤架在阳光下舒展枝叶,青翠的颗粒葡萄串挂满枝头。
策勒县固拉哈玛镇葡萄种植技术员李志强说:“目前我们固拉合玛的葡萄已经进入花穗分离期,主要工作就是定枝定穗工作。我们要求短稍修剪和两芽修剪的树形要采取移枝,单枝单穗,短稍修剪需要达到5—8芽,就是5到8个枝条,一枝一穗。这样合理复栽有利于后面的花穗整形、提高葡萄品质。我们后续针对这个要求会逐条田的给农户现场培训,手把手教他们怎么去定枝、去掉哪些枝条,主要是把弱枝、弱穗清除掉,留下壮枝、大穗。目的就是把我们的树体去合理复栽,把树形整理到位,把今年的产量进一步巩固、提高,把品质提上去。”
技术人员在讲解管理要领。
在品种选择上,策勒县积极引进各类优质品种,除了常见的巨峰、夏黑、阳光玫瑰,还有甜蜜蓝宝石、妮娜皇后等特色品种,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口味需求。为保证葡萄品质,种植户们严格遵循绿色、生态的种植理念,采用绿色防控技术防治病虫害,使用有机肥改良土壤,确保每一串葡萄都绿色、健康、安全。在种植管理过程中,他们还不断学习先进技术,提高了种植效率和葡萄品质。
一排排整齐的藤架在阳光下舒展枝叶,青翠的颗粒葡萄串挂满枝头。
为解决葡萄销售难题,策勒县固拉合玛镇搭建起多元化销售渠道。一方面,积极与各大水果批发商、超市建立合作关系,将新鲜采摘的葡萄直供市场;另一方面,借助电商平台拓宽销售范围,通过直播带货、网络预售等方式,将葡萄销往全国各地,甚至走出国门。此外,还举办葡萄采摘节、葡萄文化节等活动,吸引周边游客前来体验采摘乐趣,发展乡村旅游,实现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策勒县固拉合玛镇干部耿国敏说:“去年固拉合玛镇的葡萄产量达3100吨,总收入930万,培育夏黑、鸡心乌核白、昆仑紫等品种,畅销吐鲁番、江苏等地。今年固拉合玛镇葡萄种植面积达1万亩,现在正在进行田间管理,主要有除草、松土、修剪、施肥。目的是提高葡萄产量,增加农民收入。”
农户在修剪枝条。
如今,策勒县固拉合玛镇的葡萄产业已成为当地村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支柱。小小葡萄,不仅“串”起了村民的致富梦,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今后,策勒县将继续加大对葡萄产业的扶持力度,加强品牌建设,提升葡萄的市场竞争力;同时,进一步拓展产业链,发展葡萄深加工,如酿造葡萄酒、制作葡萄干等,提高产业附加值;此外,还将持续推进农旅融合,打造更多特色旅游项目,让葡萄产业成为乡村振兴的“甜蜜引擎”,带领村民走向更加甜美的生活。
(策勒县融媒体中心记者 李利富 赵宴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