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块月饼里的和田之变:从节日符号到餐桌日常 从技艺传承到就业增收
在和田,月饼早已打破中秋“限定”的传统印象,从一种节日专属食品转变为常态化的日常糕点,成为当地百姓餐桌上的“常客”。
5月6日,记者走进位于洛浦县布亚乡巴什苏勒瓦村的热孜宛食品有限公司的食品加工厂看到,员工们正忙着赶制月饼,和面、包馅、压模具、刷蛋液、烤制、包装……各道工序有条不紊。
和田市热孜宛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助理麦迪娜·艾合买提江说:“现在和田地区对月饼的需求越来越大,不再局限于中秋时节。我们不仅供应本地市场,还销往疆内其他地区,甚至通过电商平台走向了全国各地。”
和田市热孜宛食品有限公司成立以来,创始人热孜宛古丽·阿西木在口味上进行了大胆创新,以鸡蛋、牛奶、面粉按比例混合揉制酥皮,裹入和田核桃、葡萄干、玫瑰花酱与蜂蜜调制的馅料,经高温烤制后呈现酥而不碎、甜而不腻的独特口感,深受消费者喜爱。
和田市热孜宛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助理麦迪娜·艾合买提江说:“我们把家乡的特产放进月饼里,这不仅是一种美食的创新,更是我们对各民族文化融合的美好期许。”
在发展过程中,热孜宛食品有限公司建立起一套完善的标准化流程,既保留了手工揉面的传统工序,让月饼传承着浓浓的“人情味”,又融入了现代食品检测技术,确保每一块月饼的品质安全可靠。
和田市热孜宛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助理麦迪娜·艾合买提江说:“今年销售量增长显著,一天能卖出2万多个月饼。接下来,我将继续研发新口味,让更多人品尝到和田味道。”
经过不懈努力,热孜宛食品有限公司不仅成为了和田当地月饼领域的佼佼者,更有力地带动了周边40余人就业。洛浦县恰尔巴格镇村民努尔古再丽・麦提托合提就是其中一员。在月饼厂就业的她,生活发生了实实在在的变化。
和田市热孜宛食品有限公司员工努尔古再丽·麦提托合提说:“我来这个公司快一年的时间了,从一开始1600元的工资涨到现在的3000元,这家公司工资待遇很好,我非常喜欢现在的工作。”
如今在和田,月饼早已融入当地人的日常生活。在市民布威阿依谢姆·阿比不拉家,月饼与砖茶的搭配成了每日的“搭档”,承载着一家人温馨的早餐记忆。这种饮食习惯的转变,不仅得益于现代工艺延长了月饼的保质期,更源于中华饮食文化在和田的创造性转化与传承发展。
和田市民布威阿依谢姆·阿比不拉说:“我们早餐也经常吃月饼,平时也会当作零食、甜点,月饼早已融入日常,不仅仅是佳节里的‘甜蜜’象征,这小小的月饼也有着中华文化的烙印。”
和田月饼从节日“限定”到日常糕点的转变,通过规模化生产和创新营销,让和田月饼走进千家万户,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活力,也为传统美食的传承与发展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径。
(和田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阿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