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潮茶点 春城绽放
起源于唐朝的唐菓子经过改良后更接云南“地气”。
唐菓子在视觉上充分体现出中国饮食美学。
制作唐菓子就像在做工艺品。
唐菓子用料主要为面粉、豆粉等。
学员们用手机录制阮智敏制作唐菓子的整个过程。
阮智敏教小朋友制作唐菓子。
唐菓子制作技艺正在发扬光大。
在2024年南博会上,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组织逾150项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进行展演和展示,琳琅满目的非遗项目展品,吸引大家驻足。其中,西山区非遗项目唐菓子以精致的造型,宛如盛开在掌心里的花朵,让观者爱不释手,啧啧称赞。
揉、捏、压、推、剪,软软的一团面在唐菓子制作技艺传承人阮智敏手中,变成了一朵朵造型逼真、色彩绚丽的花儿,既可观赏,也可食用,当真是秀色可餐。
作为佐茶点心——唐菓子,历史可追溯至千年前,在盛唐时期的宫廷与民间非常盛行。阮智敏介绍,唐菓子为纯手工制作,造型多为自然界的花草树木,视觉上充分体现出一花、一木、一果、一器的中国饮食美学。
阮智敏从高中开始学习烹饪,2003年到昆明一家烹饪学校任职,教授雕刻、糖艺、面塑、果酱画、翻糖等课程,并潜心研究食物雕刻艺术。在这个过程中,他对唐菓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唐菓子在北方很流行,但之前在云南几乎没有。2007年,我专门北上拜师学艺,打算将这门技艺带到云南。”阮智敏说。
唐菓子是用面粉、豆粉、糯米粉、多种水果及蔬菜的汁,制作成精美的造型,油炸或烤制后食用。然而,咸中带酸的菓子在云南并不受欢迎,于是阮智敏对材料进行了改良,结合云南人喜欢的口感,调整食材配比,主食材经蒸或煮上色制作成各种鲜花形状后即可食用。这一改变,很快就赢得消费者的认可。
2022年,阮智敏的唐菓子制作工坊在茶马花街开业。第一年就吸引300人来研学,次年达到500余人,2024年预计超过800人。
阮智敏还把云南的野生菌、鲜花等元素巧妙地与唐菓子的造型结合,打造“十二花神”“云南野生菌”“新中式婚礼”等主题礼盒。月季、牡丹、荷花、樱花……经过制菓师的精雕细琢,花朵于手中绽放。松茸、青头菌、珊瑚菌……每一朵野生菌造型的菓子里,蕴含着天地间的自然万物。这样的“跨界创新”不仅让人耳目一新,更让人在品尝美食的同时,感受到云南独特的自然风情和非遗底蕴。
阮智敏表示,要通过将传统技艺与现代食材相结合,让流传千年的文化更加贴近现代生活、更加深入人心。(记者刘凯达/图 记者余苏晏/文)
(责编:木胜玉、朱红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