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鲁番坎儿井入选2024年度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中国候选名单
4月3日,中国国家灌溉排水委员会官网公布2024年度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中国候选工程名单,新疆吐鲁番坎儿井入选。
俯瞰吐鲁番市高昌区原种场的坎儿井(资料图)。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邹懿摄
新疆的坎儿井有“地下运河”之称,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并称中国古代三大工程,是干旱地劳动人民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创造的一种地下水利工程,也是荒漠地区的特殊灌溉系统。
坎儿井主要由竖井、暗渠、明渠、涝坝(积水潭)四部分组成,巧妙地利用地形坡度,不耗费任何动力和资源,将地下水引出地面。
游客在位于吐鲁番市高昌区的坎儿井乐园游览(资料图)。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邹懿摄
截至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全疆共登录在册坎儿井1540条,其中吐鲁番有1108条。截至2023年,吐鲁番市有水坎儿井169条,年径流量1.14亿立方米,控灌面积6.49万亩。吐鲁番市有新疆时间最久远的坎儿井——吐尔坎儿孜,位于恰特卡勒乡,于1520年建成;还有最长的坎儿井——红土坎儿孜,位于鄯善县,全长25公里。
近年来,吐鲁番市加大对坎儿井的保护、管理、研究、利用,持续推进实施坎儿井保护加固工程,深入研究挖掘坎儿井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做好坎儿井的展示利用工作,讲好吐鲁番坎儿井故事,更好地服务当地经济、文化和旅游发展。
据中国国家灌溉排水委员会官网,经专家评审和中国国家灌溉排水委员会主席团研究批准,此次共有徽州堨坝-婺源石堨等四项工程入选2024年度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中国候选工程名单(具体名单如下)。
中国国家灌溉排水委员会官网截图
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自2014年设立,旨在梳理世界灌溉文明发展脉络、促进灌溉工程遗产保护,总结传统灌溉工程优秀的治水智慧,为可持续灌溉发展提供历史经验和启示。目前,我国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已达34处,几乎涵盖了灌溉工程的所有类型,是灌溉工程遗产类型最丰富、分布最广泛、灌溉效益最突出的国家。
来源综合:中国国家灌溉排水委员会官网、吐鲁番市零距离、石榴云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