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鲁番榜样】乌拉音·艾沙:巴扎村的义务保洁员

【人物档案】
乌拉音·艾沙,47岁,鄯善县鄯善镇巴扎村党支部委员。2019年年底,村里配备洒水车和垃圾清运车后,他主动请缨当起了村里的义务保洁员,每天负责清运垃圾和道路洒水。乌拉音的一举一动,村民看在眼里,暖在心头。
【岗位誓言】
我是党员,也是村干部,就应该多为村里干点实事。只要大家生活得舒心,我苦点累点不算什么。
乌拉音操作垃圾清运车装运垃圾 吐鲁番融媒中心通讯员 刘艳威 摄
“叮叮咚,叮叮咚……”在鄯善县鄯善镇巴扎村,现在只要听到这样的音乐传来,村民就知道是村里的“美容师”来给街道洒水了。
村民口中的“美容师”,名叫乌拉音·艾沙,是巴扎村党支部委员。他的另一个身份,是村里的义务保洁员。在疫情防控关键时期,他坚持每天按时清运垃圾,赢得了村民的一致好评。
4月19日,记者看到乌拉音时,他正开着垃圾清运车清运垃圾。挂桶、翻桶、推回原位,用铁锹将垃圾桶外的垃圾铲进车箱,再用扫帚把地面清扫干净……一会儿工夫,乌拉音的额头上就渗出一层汗珠。
看着满头大汗的他,村民伊巴代提·依力木尼牙孜大声说:“乌拉音,天气这么热,来我家喝口茶,歇一会儿吧!”“不了,马上就完了。我得抓紧时间把垃圾清走,不然被风吹散了。”乌拉音边操作垃圾车边说。
乌拉音清扫垃圾桶外的垃圾 吐鲁番融媒中心通讯员 刘艳威 摄
2019年年底,为建设美丽乡村、美化人居环境,巴扎村购买了洒水车和垃圾清运车。清洁车辆到位后,考虑到村委会办公经费紧张,身为党支部委员的乌拉音主动请缨担负起了清运垃圾和洒水的重任。自此,开着洒水车给村里5公里长的街道降尘、清运大街小巷的生活垃圾便成了乌拉音每天清晨和傍晚雷打不动的任务。
每天一大早,乌拉音都会穿上志愿服,然后发动车辆忙碌起来。挂桶、翻桶、推回原位,这样的操作,他每天要重复50多次,平均一天清运生活垃圾4吨。每天忙完回家后,他都累得腰酸背疼,身上还带着一股难闻的味道。这一切,妻子都看在眼里、疼在心里。
“乌拉音,现在外面气温超过30℃了,你就不能在家歇一歇吗?整天在外面跑,又不给你多发工资,你图个啥?”妻子不乐意地嘟囔着。
乌拉音听了,也不生气。他笑着说:“我是一名党员嘛。为了让大家生活得舒心,我苦点累点不算什么。看到村里的环境变美了,我这个义务保洁员感觉很光荣!”
工作队队员和乌拉音一起清运垃圾 吐鲁番融媒中心通讯员 刘艳威 摄
让乌拉音自豪的是,自从他担任村里的义务保洁员后,巴扎村的村容村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到处散落的垃圾没有了,大街小巷变得干净整洁了,村民的环保意识也明显增强了。家里的孩子调皮,乱扔垃圾和杂物,父母会及时制止,并告诉他们要爱护环境。
“看着干净的街道、摆放整齐的垃圾箱,我们的心情也舒畅。只要每个人都自觉养成爱护环境的好习惯,我们的村庄一定会变得越来越美丽。”村民阿尼沙汗·依马尔笑着说。
乌拉音驾驶洒水车给村里的街道洒水降尘 吐鲁番融媒中心通讯员 刘艳威 摄
乌拉音的一举一动,村民们看在眼里,暖在心头。如今,在他的影响下,村里的义务保洁员越来越多了。工作队队员、村干部、村民纷纷加入,清扫街道、种树栽花、美化庭院的场景随处可见。
“我是党员,也是村干部,就应该多为村民干点实事。只要我们大家一起努力,巴扎村一定会变得越来越美丽。”乌拉音说。
(吐鲁番融媒中心实习记者 李彦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