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丨湖南衡阳,新疆舞迷遇见木卡姆前世今生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银璐
灯光渐沉,70多年前的木卡姆往事,在琴声中缓缓展开……10月19日晚,湖南衡阳保利大剧院内,歌剧《木卡姆恋歌——万桐书》全国巡演正在进行。新疆艺术剧院木卡姆艺术团的演员用歌声和舞姿,讲述70多年前万桐书从北京赴新疆抢救保护木卡姆艺术的故事。台下,一群特殊的观众眼中闪烁着激动与期待。
阿孜古丽·夏克尔(左四)带着来自岳阳的新疆舞爱好者与喀米拉·库尔班(右四)相聚。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银璐摄
“听说喀米拉老师、买买提艾力老师来衡阳演出,我们三个人特地从井冈山开车过来,我们都是新疆舞的忠实爱好者。”来自江西井冈山的崔雅莉难掩兴奋。她因学习新疆舞而接触木卡姆艺术,并坚持学习至今。
2020年,崔雅莉通过新疆艺术剧院的线上教学视频开始学习新疆舞,成为木卡姆艺术团演员喀米拉·库尔班的“线上学生”。“后来觉得线上学习不够过瘾,我们就决定亲自去新疆,实地跟老师学习。”崔雅莉说。
对她而言,新疆舞不仅是舞蹈,更是了解新疆的一扇窗。她和舞友参加了新疆艺术剧院组织的“歌舞里的新疆”文化艺术研学活动,一边学歌舞,一边游新疆。该活动设有南北疆两条线路,共14天行程,由专业演员随行教学,让学员在舞蹈中深入体验新疆的历史文化与自然风貌。
“一边旅行一边学舞,收获特别大。”崔雅莉回忆,“在伊犁的草原上跳舞,能感受舞蹈与自然的融合;在吐鲁番与木卡姆民间艺人交流,能看到舞蹈最本真的样子。那一刻,是真正走进了新疆,爱上了新疆。”
崔雅莉(右)与喀米拉·库尔班(中)合影。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银璐摄
当晚观众中还有从岳阳赶来的新疆舞爱好者,他们来自当地古丽新疆舞蹈学校,长期学习新疆舞。学校创办人阿孜古丽·夏克尔说:“我曾是喀米拉老师的学生,现在自己也成了舞蹈老师。这次带学生来,是想让他们亲身感受木卡姆艺术的魅力。演出太震撼了,大家都不由自主地起身鼓掌。”
崔雅莉在学舞过程中深刻体会到,舞蹈不仅是动作的模仿,更是文化的理解。“老师常提醒我,动作不标准、表情不生动,往往是因为对舞蹈背后的文化了解不够。只有读懂每个动作的含义,才能跳得传神。”
这群“学生”的到来让喀米拉十分感动:“我们长期的交流,有效推广了新疆歌舞艺术。我能为展现新疆文化尽一份力,感到非常荣幸。”
新疆艺术剧院木卡姆艺术团党委书记王陈军表示,这场跨越3600多公里的演出,不仅呈现新疆的歌与舞,更承载着各民族文化的传承、情感的交流与心灵的对话。
演出在持久掌声中落幕,而以舞为媒的故事仍在延续。崔雅莉和朋友们已在计划下一次新疆之行,古丽新疆舞蹈学校的学员们也在期待与老师再次相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