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焕新颜,巴州多维发力守护丝路文化瑰宝
石榴云/新疆日报讯(记者 杜建辉 魏永贵报道)9月16日,记者从“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成功实践”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9场)上获悉:作为古丝绸之路重要通衢,巴州拥有1200余处不可移动文物、18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所承载的丝路文化、楼兰文化、东归文化正在新时代焕发新生。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副局长、文物局局长陈英说,巴州的文化遗产底蕴得天独厚,全疆12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中,巴州占四分之一。近年来,巴州认真贯彻落实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深入推进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作。
9月5日,无人机拍摄尉犁县丝绸之路·长城文化博物馆。汪志鹏 摄
在系统保护层面,巴州让应保尽保落地生根。当前,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有序推进,巴州已新发现不可移动文物点591处、复查657处,进一步摸清了文化遗产家底。同时,长城烽燧、石窟寺、古墓葬、文物建筑及革命文物的专项保护工作同步开展,文物平安建设工程深入实施,通过联合执法巡查严厉打击盗掘古文化遗址、盗窃文物等违法犯罪行为,建立田野文物安全防范体系并加大巡查频次,为不可移动文物筑牢安全屏障。
深化研究阐释则让文物开口说话。“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在巴州成效显著,奎玉克协海尔、卓尔库特古城、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等考古发掘持续推进。其中,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出土的纸质文书、木简等实物,包含大量行政、军事、生活类内容,系统反映了唐代中央政权对西域的管辖与治理;奎玉克协海尔古城的考古发现,则为研究早期城邦文明提供了关键实证。这些出土文物不仅印证了中华文明起源的新疆篇章,更实证了历代中央政权对新疆地区的有效管辖,见证了中原文化与西域文化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进程。
在传承利用上,巴州让文化遗产走进大众生活。目前全州已建成博物馆(展示馆)16家,免费开放率超90%,今年以来累计举办500余个陈列展览、1200余场教育活动,为公众提供丰富的历史文化滋养。马兰红山军博园等革命纪念场馆充分发挥思政教育功能,七个星佛寺遗址成功列入第四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米兰遗址、卓尔库特古城入选自治区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成为公众感悟中华文明的重要窗口。此外,《巴州文物说》《文物话巴州》《遗址说历史》等新媒体短视频广受欢迎,通过生动解读文物背后的历史故事,进一步提升了公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
陈英表示,巴州将持续推进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促进考古成果社会共享,充分发挥考古以史育人、以文化人的作用,让文物和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绽放新光彩,为高质量发展汇聚强大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