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件(套)长沙窑瓷器精品在乌市呈现“唐风妙彩”
石榴云/新疆日报讯(记者 赵梅报道)9月12日,由长沙博物馆、吐鲁番博物馆和乌鲁木齐市博物馆联合举办的“唐风妙彩——长沙窑瓷器精品展”在乌鲁木齐市博物馆正式开幕。展览共展出125件(套)珍贵文物,其中包括一级文物2件、二级文物19件、三级文物91件,生动呈现了长沙窑瓷器独特的艺术风格以及其在唐代海上丝绸之路中的重要历史作用。
9月12日,“唐风妙彩——长沙窑瓷器精品展”在乌鲁木齐市博物馆开展。图片由朱启祯提供
展览分为“焰红石渚”“千瓷百态”“多彩釉色”“瓷上艺术”“童趣盎然”和“丝路明珠”6个单元,从窑址发现、器物类型、釉色种类、装饰技艺、瓷塑形态以及外销情况等多方面,全面展示了长沙窑瓷器的制作成就与其在丝绸之路上推动文化交流的意义。
本次展览展出了125件(套)珍贵文物。图片由朱启祯提供
长沙窑,又称“铜官窑”,位于长沙市望城区湘江东岸的铜官瓦渣坪一带。该窑兴起于“安史之乱”后的八世纪中后期,于中晚唐时期达到鼎盛,五代时逐渐衰落。长沙窑融合南北烧造技法,首创釉下多彩工艺,并将诗歌、书法、绘画等艺术形式运用于瓷器装饰,开创了中国古代瓷器美学的全新风尚,成为中国陶瓷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本次展览中的“只愁啼鸟别”瓷壶。图片由朱启祯提供
目前已发现的长沙窑瓷铭诗超过百首,其中8首见于《全唐诗》,其余多为反映商业生活、爱情离别、游子羁旅等主题的民间创作。走进展厅,执壶、碗、盘等器物错落有致,每件瓷器都如一首诗、一幅画,传递出唐代民间文化的风韵。例如一件瓷器上题诗:“一别行千里,来时未有期。月中三十日,无夜不相思”,道尽了对远行亲人的深切思念;另一件上所写“日日思前路,朝朝别主人。行行山水上,处处鸟啼新”,则流露出商旅生涯的艰辛与期待。
本次展览中的“日日思前路”瓷壶。图片由朱启祯提供
唐代长沙窑积极吸收外来文化元素,广泛开拓海外市场。其产品不仅行销全国,更经由海上丝绸之路远销至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及北非等地区,成为当时中外贸易与文化交往中的璀璨明珠。
乌鲁木齐市博物馆负责人余洁表示:“我们希望通过此次展览,让观众更加了解唐代海陆丝绸之路的贸易盛况,增强公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与自豪感。”该展览将持续展出至12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