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中国丨羊了个羊!天山上这个“羊古董”可真潮
五羊开泰,穿越千年!今天,让我们通过一件珍贵“羊古董”——五羊纹彩陶壶,感受两千多年前游牧民族与羊之间深厚的情感纽带。
陶壶造型别致,工艺精湛:圆唇、敞口、高束颈、溜肩、鼓腹、平底,每一处细节都彰显着制作者的匠心。壶颈点缀着菱形与三角形的几何图案,壶身描绘了五只体态健壮的羊——一只跪卧的盘羊、一只小羊和三只站立的大羊。五只羊栩栩如生,形态各异,仿佛仍在草原上自由漫步。画面动静结合,生机盎然,令人叹为观止。
这件出土于沙湾市大鹿角湾墓群的彩陶壶,不仅展现了两千多年前古代先民的智慧与审美,更是丝绸之路文化交流的生动见证。
五羊纹彩陶壶。
在新疆已出土的彩陶中,纹饰多以几何图形为主。五羊纹彩陶壶是新疆首次发现的饰有动物图案的彩陶,其独特性和艺术价值不言而喻。
那么,是谁制作了这件艺术瑰宝?考古学家推断,出土该文物的墓葬群位于海拔2000米的天山北麓山坡,曾是古代游牧民族的聚居地。从墓葬形制和出土器物特征来看,这些遗迹可能属于春秋至西汉时期的游牧部落。
对游牧民族而言,羊是至关重要的存在。陶壶上的羊纹图案,正是古代先民对羊深厚情感的真实写照。
一个有趣的问题随之而来: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民族,是如何获得如此精美的陶器?
考古学家提出两种可能:一是通过贸易交换从农业民族处获得;二是游牧民族中已有掌握制陶工艺的工匠。不论哪种方式,都证明了当时不同族群间活跃的物质文化交流。
值得一提的是,这件文物所绘的“五羊”图案,恰与中华文化中“五羊开泰”的吉祥寓意深深契合,为这件千年瑰宝增添了浓厚的文化底蕴和美好象征。
如今,五羊纹彩陶壶静静地陈列在博物馆中,向每一位驻足观赏的游客娓娓讲述着天山脚下古代游牧民族的传奇故事。
监制:丁涛
统筹:冯婷、喻鹏涛
策划:葛惠芹、廖映月
编辑:王荣
制图:李娜
出品:新疆日报社(集团)
指导单位: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网信办
协作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博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
支持单位: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