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为棉花“树碑立传”
石榴云/新疆日报讯(记者 贾春霞报道)9月5日,和田县巴格其镇永兴村举行“丝路棉源·白叠故里”碑揭幕暨《新疆棉花传》首发仪式。
这座石碑上镌刻着8个苍劲有力的大字,铭记了新疆作为棉花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国最早种植区之一的历史地位。同期首发的《新疆棉花传》是首部系统记述新疆棉花产业发展历程的长篇报告文学,由新疆作家任茂谷历时3年创作完成。作者走访了40多个产棉的县市和兵团团场,通过田野调查与历史文献互证,系统梳理了新疆棉花产业从古至今的发展历程。书中不仅记录了古代棉花种植技术的传承,更着重呈现出现代新疆棉业凭借科技赋能实现的跨越式发展。
“丝路棉源·白叠故里”碑揭牌暨《新疆棉花传》首发式在和田举行。努尔丁·艾力 冉江林摄
在《新疆棉花传》新书分享座谈会上,作者任茂谷分享了创作过程中的两个坚持:一是坚持溯源,通过查阅大量古籍,实地走访尼雅遗址、吐鲁番棉纺旧址,确认棉花在新疆的种植脉络;二是坚持扎根,跟随棉农深入田间,记录智慧棉田、无人机植保提效等生动案例。这些内容既体现了技术进步,也蕴含着棉农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中国作家协会创作联络部原主任彭学明表示,《新疆棉花传》让读者透过一朵棉花看到新疆、看到中国、看到时代,乃至看到世界。作者以真实的故事和现实,呈现出一个奋进、团结、美丽、幸福的新疆,一个充满活力、蓬勃发展的新疆。
“丝路棉源·白叠故里”碑揭幕仪式在和田举行。努尔丁·艾力 冉江林摄
自治区文联副主席熊红久强调,设立“丝路棉源·白叠故里”纪念碑既是对历史的铭记,也是对新时代的礼赞,歌颂新疆各族人民互帮互助、团结奋进、共创辉煌的奋斗精神。《新疆棉花传》正如纸上的丰碑,为新疆棉花正名,让更多人了解棉花背后的真情故事与情感寄托。
新疆农业科学院棉花首席专家李雪源指出,世界棉花看中国,中国棉花看新疆。目前新疆棉花总产量已占全国的92%、世界的22%以上,并形成了从生产、加工到纺织的完整产业链。此次活动既是对古老丝绸之路农耕文明的传承,也让人再次感受到“丝绸西去、棉花东来”的悠久繁荣。
和田县委常委李鲁岳表示,立碑不仅是对历史的致敬,更是对各民族共同开发边疆、传承农耕文明的真实践行。和田作为古丝绸之路南道重镇,早在汉晋时期便是棉花规模化种植的核心区域。近年来,尼雅遗址、约特干遗址等地出土的古代棉布文物和相关文献,充分证明了棉花如何从丝绸之路上的珍品,逐渐发展成为东西方贸易与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