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外留学生博州研学:在文化交融中读懂中国乡村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李琳
8月23日,“理解当代中国 感知开放新疆”北京外国语大学留学生研学团一行走进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博乐市,从乡村产业园到马术俱乐部,在多元文化与特色产业的交融中,感受中国新疆乡村发展脉动。
博州地处新疆西北部,多民族聚居、农牧业资源丰富,近年来依托特色产业和多元文化,大力推进乡村振兴与文旅融合,展现出开放包容的乡村新貌。
8月23日,“理解当代中国 感知开放新疆”北京外国语大学留学生研学团一行到博乐市青得里镇夏布尔塔村特润文化产业园参观。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李琳摄
研学团首站来到博乐市青得里镇夏布尔塔村特润文化产业园。产业园以蒙古包制造为核心,融合刺绣、木雕等传统工艺,实现民族文化的创新传承。留学生们在现场观摩了蒙古包生产线,对传统与现代的巧妙结合赞不绝口。
在产业园白钢嘎木仁工作室,木质十二生肖、家具等手工艺品琳琅满目。来自新西兰的留学生戴文翰对手工木雕飞旋镖表现出浓厚兴趣。来自苏丹的留学生艾莎触摸着实木家具,感慨道:“木香和中国新疆美食的味道,让我感到格外亲切。”最动人的一幕出现在蒙古包内,当地小学生主动邀请留学生共舞,欢声笑语中,来自俄罗斯的留学生赵诗玥兴奋地说:“每学会一个动作都特别开心,这是最生动的文化交流。”
8月23日,“理解当代中国 感知开放新疆”北京外国语大学留学生研学团一行在青得里镇昂崩那巴格村博乐市湖玛食品加工厂品尝奶制品。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李琳摄
随后,研学团一行走进位于青得里镇昂崩那巴格村的博乐市湖玛食品加工厂。一入厂区,浓郁奶香扑鼻而来,留学生们品尝了现制酸奶、奶酪和酸奶疙瘩,纷纷称赞其醇厚口感。“新的厂房正在建设,乳制品正在走出博州、走向更远。”村民努尔·买买提向大家介绍,该加工厂成立于2016年,主要生产酸奶、奶皮、奶酪、酥油等奶制品20余种,每日加工2吨至3吨牛奶,为博州各地大小超市供货,产品供不应求。明年扩产后每日加工牛奶10吨至12吨。赵诗玥认真记录并感叹:“乡村小产业竟如此有活力,是中国乡村振兴的真实写照。”
8月23日,研学团探访博乐市小营盘镇塔翁哈木尔阿德尔额村马术俱乐部。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李琳摄
午后,研学团探访小营盘镇塔翁哈木尔阿德尔额村马术俱乐部。伊犁马在教练指引下完成各类动作,飒爽英姿引得留学生们连连称赞。起初有些紧张的刚果(布)留学生董婷,在教练鼓励下逐渐靠近马匹、为它扎起辫子,她说:“信任让彼此成为朋友。”俄罗斯留学生卡米拉则沉浸于马术文化之中。
从马术俱乐部出来后,研学团步入乌图布拉格镇红叶酒庄。200米葡萄长廊果实累累,留学生们边走边尝,马达加斯加留学生邱婧妍品尝后赞叹:“比书本里描写的场景更诱人,中国新疆不愧是‘瓜果之乡’!”酒庄内,庄主向大家讲述从种植到酿造的产业故事,邱婧妍感慨:“从前通过羊肉串认识中国新疆,如今亲眼见到中国新疆的繁荣与进步,这种体验让中国变得更加真实。”
从民族工艺到产业创新,从文化共鸣到自然馈赠,留学生们在博州乡村的土地上,深切感受到中国新疆的多元魅力与发展活力。正如贝宁留学生郝强所言:“不同文化在此自然交融,这就是中国乡村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