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界漫谈丨好山好水就是幸福靠山
高芳
站在帕米尔高原的碧空下,看慕士塔格峰的雪光映照喀拉库勒湖的幽蓝;走在伊犁河谷的草原上,闻那拉提的清风带来野果林的芬芳;停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望胡杨林在塔里木河滋养下书写三千年不倒的传奇——新疆的山水,从来都不只是孤立的风景,更是人与自然共生共荣的见证。从阿尔泰山的林海雪原到昆仑山的冰川融水,从赛里木湖的净海碧波到巴音布鲁克的九曲十八弯,这片占祖国六分之一国土的大地,用一个个生动故事诠释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深刻道理。
伽师县城中胡杨公园美景。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高芳摄
好山好水是新疆厚重的家底,也是鲜明的标识。这里有中国较大的天然林区之一,阿尔泰山的西伯利亚红松与天山云杉构筑起西北生态安全的绿色屏障;这里有中国最长的内流河,塔里木河像银色丝带,串联起沙漠与绿洲的生命交响;这里更有世界典型的山地垂直带谱,从吐鲁番盆地的绿洲到博格达峰的冰川,短短几十公里内浓缩着从温带到寒带的生态画卷。这些山水林草不是静止的标本,而是鲜活的文明密码。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智慧,坎儿井灌溉的生态创造,取之有度的自然伦理,都在诉说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永恒命题。保护好这份生态遗产,就是守护新疆发展的根与魂。
“金山银山”是绿水青山的时代回响,更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当赛里木湖通过严格生态保护成为“大西洋最后一滴眼泪”的旅游名片,当那拉提草原实行科学轮牧让“空中草原”的美景四季常在,当喀什古城在风貌保护中焕发璀璨的文化魅力,人们能清楚看到: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从来不是简单的开发与索取,而是对自然规律的尊重与顺应。新疆的旅游发展实践证明,破坏生态、涸泽而渔得来的“金山银山”注定是镜花水月,只有珍爱和守护绿水青山的发展之路才是康庄大道。如今,从雪都阿勒泰的冰雪经济,到帕米尔高原的星空旅游,从环博斯腾湖的生态休闲到塔城的边境风光,绿色发展的理念正让每一寸土地都释放出可持续发展的价值。
伽师县城中胡杨公园美景。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高芳摄
山水无言,却见证着发展理念的深刻变革。随着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随着河长制、湖长制的全面落实,随着新能源产业在戈壁荒滩上崛起,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画面正在慢慢展开。正在进行的生态实践清楚说明,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也是经济财富,更是幸福财富。
新疆的山,是挺拔的脊梁;新疆的水,是流动的血脉。守护好天山南北的绿水青山,就是守护各族人民的共同家园,就是夯实长治久安的生态根基。从阿尔泰山到昆仑山,从准噶尔盆地到塔里木盆地,这片土地上的每一片森林、每一条河流、每一块草原,都在呼唤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当更多人走进新疆,看到的不仅是雪山草原的壮美,还是绿色发展的生动实践,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真切体现——守护好这里的好山好水,就是各族人民幸福生活的靠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