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记忆⑥丨丝路艺韵育芳华
上世纪80年代的新疆艺术学院校区。艾拉提·买买提明摄
新疆艺术学院金桥校区丝绸之路艺术史馆(6月25日摄)。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张小宓摄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张小宓
6月底,新疆日报社(集团)退休记者艾拉提·买买提明翻看着手机相册,里面珍藏着他拍摄的新疆艺术学院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的影像。“我的母亲、妹妹都曾在这里任教,妻子、女儿都曾在这里求学。我也很荣幸能用相机记录新疆艺术学院的发展变化。”他说。
新疆艺术学院被誉为“丝绸之路文化传播的使者”和“天山脚下艺术家的摇篮”,是我国西北地区唯一的综合性高等艺术学府,也是全国8所综合性艺术院校之一。
艺润天山,开拓艺术教育之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新疆艺术教育步入正常发展轨道,新疆艺术学院的发展是其欣欣向荣、取得长足进步的一个缩影。”新疆艺术学院宣传部部长周达疆介绍。
在新疆艺术学院金桥校区丝绸之路艺术史馆的历史沿革展区,照片诉说着过往:学校筹建时期的教工代表大会,二十世纪80年代的成立典礼场景,以及艾拉提镜头下师生们上课、排练、演出的画面。
学院校址几经变迁:1958年8月,新疆艺术学校在乌鲁木齐市仓房沟成立并招生。1966年6月迁至团结路。2021年9月,音乐学院、舞蹈学院及图书馆等大学部主体迁至位于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头屯河区)金桥路的金桥校区。如今两校区占地面积约900亩。
“教学环境和硬件设施越来越好。”1996年进入新疆艺术学院工作的周达疆回忆,当时的团结路校区仅美术楼和舞蹈楼为6层楼房,其余如音乐楼、图书馆等均为2层小楼。如今,现代化教学楼被绿荫环抱,校园生态美观。
舞蹈学院教学楼里,明亮的现代化教室取代了艾拉提上世纪80年代拍摄的照片场景。舞蹈学院副院长崔珊珊指着弹性好又防滑的专用舞蹈地板以及可升降把杆说:“这能适应不同身高学生的需求,更加安全舒适。”除了三角钢琴和音响设备,教室里的多媒体教学设备也很实用,学生可通过该设备与国内其他艺术院校的师生实时共享课堂。“同步课堂打破了地域限制,拓宽了教学资源覆盖面。”崔珊珊说。同层的专业实践剧场内,学生们正在进行毕业汇报演出彩排,该剧场可容纳120余名观众,是优质的观演一体空间。
多维发展,注入艺术教育新活力
在新疆艺术学院金桥校区图书馆一楼,2021级动画专业的毕业设计展正在进行,学生们以镜头为笔、以光影为墨,呈现视觉盛宴。
展览中,一张艾拉提1984年拍摄的学生上课照片引人注目。巧合的是,照片中的一名学生是他现在的妻子古丽米热·马合木提——两人去年整理照片时才意外发现。“高中毕业后,我从伊宁市考入新疆艺术学校,老师们悉心教授绘画技巧、文化理念等,还专程从北京请来老师授课。”古丽米热回忆说,“那时候,每天都充实而忙碌。毕业后,我和同学们全都扎根新疆,成为了美术老师。”
新疆艺术学院作为自治区早期美术、音乐、舞蹈、戏剧影视教育体系的开拓者,为新疆培养了数万名文化艺术人才。专业设置从最初的寥寥数个发展到现在30个本科专业,设有音乐学院、舞蹈学院、美术学院、设计学院、书法学院、传媒学院、戏剧影视学院、文化艺术学院等12个教学单位,涵盖研究生、本科和中专办学层次。
1987年3月4日,新疆艺术学校获准恢复成立新疆艺术学院,5月4日召开成立大会。艾拉提的照片定格了学生们在黑板上郑重写下校名的瞬间。
如今,学院还设有新疆书法教育研究院、文化润疆创作研究院等科研机构以及多个实践演出团体和校外实践基地。招生范围也从最初以疆内为主,拓展至面向全国。来自湖南的2023级研究生刘敏慧正与同学排练舞蹈《天鹅》。“亲友们曾好奇新疆的教学环境,来了后发现学校软硬件都很好,特别是师资力量雄厚。”她说,“希望毕业后能留在新疆工作。”
开放融合,书写艺术传承新篇章
6月的新疆艺术学院校园里,文艺活动精彩纷呈:6月12日,“丹青映疆 同心共绘——庆祝自治区成立70周年退休教师美术作品展”展出百余幅精品;6月18日,“丝路回响 天山放歌——庆祝自治区成立70周年交响音乐会”汇聚300多名师生献演。
“近年来,学院持续推出具有时代特征、新疆特色的优秀文艺作品。”崔珊珊举例说,创排的舞蹈《阳光下的麦盖提》《爷爷的萨玛瓦尔》《俑生俑事》斩获中国舞蹈“荷花奖”。学院还积极投身国家和自治区重大文艺活动,深入天山南北巡回演出。近五年来,学院师生在展演赛事中获得国家级竞赛奖157项、省部级竞赛奖269项。
在对外交流方面,学院成功加入中国—东盟艺术高校联盟和中俄艺术高校联盟,已成为“一带一路”重要的文化名片。目前已和俄罗斯、美国等国以及我国港澳台地区的20余所院校、院团建立友好关系,与全国30多所艺术院校合作交流,并与中央音乐学院、中国传媒大学等建立对口支援关系。
展望未来,周达疆表示,力争将学院建设成为“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立足新疆、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高水平应用型艺术大学,继续为文化艺术事业繁荣、社会文明建设和对外交流合作贡献力量。
翻看着从黑白到彩色的照片,艾拉提说:“从相机拍摄到手机拍摄,有机会,我还会继续记录新疆艺术学院下一个10年的变化,见证更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