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骏马”过处 石榴花开
【文化中国行】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刘萌萌
在第十三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评选中,新疆作家肉孜·古力巴依(塔吉克族)获长篇小说奖,艾布(东乡族)和玉苏甫·艾沙(维吾尔族)获翻译奖。
在历届骏马奖评选中,我区有近百位(次)少数民族作家(翻译家)获此殊荣,是获奖人数(次)较多的省份之一。
成果斐然
以奖助推民族文学发展
阿来、马伯庸、霍达、马金莲……翻开骏马奖的获奖名单,名家不少。
那么,骏马奖是个什么奖?骏马奖是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中国作家协会共同主办的少数民族文学的国家级文学奖,设长篇小说奖、中短篇小说奖、报告文学奖、诗歌奖、散文奖、翻译奖,每4年评选一次,已评选13届。
“中华民族是由56个民族共同组成的大家庭。我们悠久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我们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我们伟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民族文学创作是传承中华文化、凝聚民族精神的文学表达,民族文学的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文学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志。”中国作家协会党组书记、副主席张宏森说,民族文学工作既是文艺工作,也是民族工作,其导向性十分重要。骏马奖的设立和评选,目的在于通过选拔、奖励和展示、推介少数民族作家的优秀作品,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新时代民族文学事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
骏马奖无疑是新疆少数民族文学发展的助推器。记者从新疆作协获悉,从新中国成立至今,新疆维吾尔族作家所著的长篇小说达300多部,数量和质量稳步提升。
2020年,译林出版社推出“文学共同体书系·中国当代多民族经典作家文库”(第一辑),该书系是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收入新疆作家阿拉提·阿斯木、叶尔克西·胡尔曼别克的单行本图书。
“事实上,这些少数民族作家不仅是各自民族当代文学发展进程中最为杰出、最具影响力的代表人物,即使放在整个中国当代文学史中亦不可忽视。”该书系主编何平说。早在2018年,他在国内有影响力的文学杂志《花城》“花城关注”栏目推出相关专题,聚焦包括阿拉提·阿斯木在内的多民族作家作品。
多方支持
推动民族文学人才培养
民族文学成果斐然,离不开党和政府的支持。谈起这些,新疆作协副秘书长艾布感慨道,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疆多民族文学创作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从“新疆民族文学原创和民汉互译作品工程”的实施,到多项鼓励各族作家多出精品的奖励办法出台;从与少数民族作家签约,到坚持不懈把各族作家送出去培训……这些年来,在自治区大力支持下,在各项政策和资金的扶持下,新疆各族作家和翻译家汲取着新疆大地的滋养,耕耘出诸多精品佳作。
以“新疆民族文学原创和民汉互译作品工程”为例,该工程自2011年实施以来,累计出版多民族作家作品357部。“今年该工程第十一批作品出版名录也已敲定,有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作品译成维吾尔文的,有维吾尔文作品译成哈萨克文的,还有蒙古文作品译成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艾布说,翻译工作不仅是一种文字到另一种文字的转换,更是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架设桥梁。这些作品出版后,20%的书籍送到各级新华书店,其余的送至基层,包括农民书屋、学校及图书馆等,对新疆各民族文学交流起到了推动作用。
“多民族文学共同发展、共同繁荣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新疆作家协会副主席熊红久说,培育造就一支规模宏大的新时代文学队伍,是新疆文学事业的一项重要工作。今年,中国作家协会公布2024年新会员名单,来自全疆各地的38位作家入选,其中,少数民族作家比例超过二分之一。
近年来,新疆文联开展“名家”“名品”“名作”计划,大力推荐培训文艺人才。自去年开始,中国作家协会陆续在吉木萨尔县、阿克苏地区等地设立了一批新时代文学实践点,鼓励作家离开案头、走出书斋,到人民中去。越来越多的新疆作家不断向着广阔的时代生活深处掘进,以文学的形式挖掘、记录和表现各族群众的新生活、新情感和新面貌,生动展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出更多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作品,以各民族故事丰富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
以文润心
同心之花绚丽绽放
作家图尔贡·米吉提历时两年写成长篇小说《王三街》,由玉苏甫·艾沙任翻译,在本届骏马奖中斩获翻译奖。
为此,玉苏甫·艾沙专门前往阿克苏市,在王三街整整逛了3天。“王三的故事在阿克苏妇孺皆知。在王三街的街头,有一家饭店与众不同——二楼专门设立了展厅,图文并茂地展示着这条百年老街的民族团结故事。这家名叫‘民族团结一家亲’的餐厅,吸纳辖区57位居民就业,每年还拿出盈利的5%,用来助困解难,通过实际行动弘扬王三故事里的民族团结精神。”玉苏甫·艾沙说,王三街的发展变迁,展现了新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动画面,它是新疆各族人民共建美好家园的真实写照。
获评的5部长篇小说里,塔吉克族作家肉孜·古力巴依创作的长篇小说《花儿永远这样红》(维吾尔文),是唯一一部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作品。上世纪60年代初,著名作曲家雷振邦为创作电影《冰山上的来客》主题曲,前往帕米尔高原采风,与牧民赛尔阿麦德结为兄弟,在他家住了大约半年时间,两人建立起深厚的感情。这些感人事例出现在《花儿永远这样红》这部小说中。与此同时,作者还描写了几十年后,雷振邦之女雷蕾从北京前往塔什库尔干,探望赛尔阿麦德老人的经历。
此外,宁夏作家阿舍的作品《阿娜河畔》以她生活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某农场为原型,多角度描写了边疆建设的壮阔事业和巨大变迁。“我出生于新疆塔里木河下游的一个兵团农场,它从建设之初,就是一个人文和谐、开放包容的中国样本。兵团农场由中国人民解放军转业官兵、当地群众、支边青年共同建设,从一开始便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多元文化共存的共同体。那里有放牧和耕种的本地人,有操着各种方言的北方人、南方人,有中东部文化的传承与推进,有绿洲文化的浸润与创新……”阿舍说,她感恩自己的生养之地,在这里各民族团结一心的故事无时不在发生。
民族文学发挥着浸润心灵、凝心聚力的重要作用。历届骏马奖获奖作品中,有着力对各族人民生活进行历史叙述与现实描绘的作品,比如乌拉孜汗·阿合买提的中短篇小说集《骏马之驹》、阿拉提·阿斯木的长篇小说《时间悄悄的嘴脸》等;有记录人民画家心灵成长史的个体故事,比如哈孜·艾买提的报告文学《我生命中难忘的画像》等;还有书写脱贫攻坚山乡风云、记录新时代步伐的作品,比如艾布翻译的长篇小说《驻村笔记》等。题材的拓展,反映出各族作家的视野更加开阔,他们笔下的各族人民在生活上、情感上都更加亲近、亲密。
新疆作家协会副主席叶尔克西·胡尔曼别克先后获得两次骏马奖,在她看来,近年来新疆参评和获骏马奖的作品,题材丰富,艺术手法多样,在增强文化认同、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捍卫了祖国统一、推动了历史进步,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中华民族共同体,也发生了许许多多值得倾听、思考、书写的故事。”叶尔克西·胡尔曼别克说,身处新时代的各族作家都应担负起时代使命,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中汲取人物故事、实践经验,并应用到创作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