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 | 六星街里的手风琴殿堂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高芳
6月,又到了伊宁市六星街多巴胺流彩的时节。在这个许多人眼中浪漫洋气的街区里,无处不在的手风琴声绝对是夏日氛围组无可替代的“文艺担当”。伊宁人爱手风琴爱到了骨子里,就有了六星街民俗文化陈列馆里的亚历山大手风琴珍藏馆。
六星街民俗文化陈列馆里的亚历山大手风琴珍藏馆。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高芳摄
手风琴在国内应属普及率较高的乐器,即便是自认为对它不陌生的人来到这个馆,还是会被800多部形色各异的手风琴所震惊——原来手风琴大家族里有这么丰富多彩的存在。它们中最小的只有巴掌大小,不到一公斤重;最大的有半人高,重16公斤。镇馆之宝是一部有着193岁高龄的古董手风琴,不仅历史悠久,而且价值不菲,整个琴身是纯手工木制的,上面贴着白银装饰,键盘则由象牙做成,至今仍能正常演奏。许多人印象中的手风琴不是黑白的、就是红色的,而这里的手风琴五颜六色,从玫红、浅绿、深绿、浅黄、奶白、宝石蓝,到通体金色或银色,有的是彩虹色的风箱,有的带精美的雕花装饰,有的上着彩绘,还有的画着小兔子卡通图案……看得人眼花缭乱。
六星街民俗文化陈列馆里的亚历山大手风琴珍藏馆。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高芳摄
这里不仅可以看到产自俄罗斯、意大利、德国、捷克等地的精品手风琴,其中一些是手风琴中的古董级“孤品”,已兼具文物和艺术品价值;还有国产的一代、二代、三代手风琴。最令人感慨的是,展出的800多架手风琴无一重复,且都可演奏。如果不是它们的主人亚历山大·谢尔盖维奇·扎祖林对手风琴近于痴狂的热爱,用近半个世纪的时间收藏世界各地的手风琴,并对每一架琴都视如珍宝;如果没有江苏省援疆资金和伊宁市政府对这项个人爱好的支持,让亚历山大的毕生收藏有了一个1000多平方米的“新家”,也就没有眼前这个目前我国规模最大、藏品最多、产地最广、年代最久的个人手风琴珍藏馆。
亚历山大手风琴珍藏馆里的手风琴音乐会。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高芳摄
现在,伊宁市六星街已是国家级非物质遗产——俄罗斯族巴扬艺术传承地,亚历山大作为其艺术代表性传承人已将手风琴艺术“基因”扩散传播到六星街之外。在亚历山大手风琴珍藏馆参观,游客都能享受到一项特殊的“福利”,那就是在馆内聆听“伊犁民族团结手风琴乐队”现场的演奏,游客兴之所至也可以亲自体验一下演奏手风琴的快乐。乐队由13个民族的乐手组成,成员中有歌舞团的专业演奏师,有艺术学校老师和民间乐手等,还有拉着和自己身量差不多大琴的小小乐手。从《我和我的祖国》《山楂树之恋》《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到《白桦林》,一首首耳熟能详的乐曲,将人们带入六星街特有的音乐氛围中。
“到伊宁,让我最难忘的就是这里的手风琴声。参观这个手风琴珍藏馆是一种充满情感和文化体验的旅程,每一部手风琴都有独特的背景和故事,它们不仅是一种乐器,更是文化和历史的见证。”游客郑晓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