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声音丨在秋色里添得一片新绿
张磊
近日,乌鲁木齐市雅玛里克山迎来特殊的植树时节,400余名干部职工挥锹培土,栽下2800余株红叶海棠、白榆等耐寒苗木,为这座曾经的荒山再添新绿。这场持续近30年的绿色接力,让绿水青山的“颜值”不断提升。
世人熟知“春种秋收”,但谁说秋天不能“播种希望”?掌握科学规律,是实现绿化的前提。“秋栽先长根,春栽先发芽。”秋季植树,树木进入休眠期,水分蒸发减缓,地温适宜根系生长,待来年春季便可抢先萌发。而水,则是决定绿化成败的关键,决定了一座山能植多少树、能种什么树。在雅玛里克山,当树苗栽下,紧接着便是“精准滴灌”设施的同步铺设,让每一滴水都用在“刀刃”上,充分体现出“以水定绿”“量水而行”的科学原则。
植树造林,三分在种植,七分靠管护。时择对、苗选对、树栽好,但能不能活得好,精细化长效管护必不可少。雅玛里克山这个如今拥有70多种、550余万株林木的郊野公园,用实际成效说明,唯有坚持种植与管护并重,把功夫下在平时,把措施落到细处,才能真正让每一株树苗茁壮成长,避免“年年植树不见树”“年年种树老地方”的困局,让绿色在这片土地上深深扎根、代代延续。
这份“扎根与延续”,也离不开日复一日的坚守,更需要一脉相承的奋斗。雅玛里克山从荒山秃岭到“城市绿肺”的蝶变,不是一蹴而就的奇迹,而是久久为功的执着。几十年来,一代代植树人在这里挥洒汗水,用耐心和智慧呵护每株树苗成长。“种一棵活一棵,栽一片绿一片”。这种对生命的尊重,对绿色的坚守,见证着各族人民建设美丽家园的坚定决心。
放眼天山南北,从荒山披上绿锦,到大漠穿起绿装,用乡土树种取代单一乔木,让节水灌溉替代大水漫灌,这些变化看似细微,却体现出全区生态建设从“人定胜天”到“道法自然”的转变。
秋风拂过新栽的树苗,也拂过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成为共识,当绿色发展融入血脉,这片广袤大地的绿色篇章必将书写得更加动人。每一株在秋日种下的树苗,都在静候春天的到来,新时代新疆的生态事业,也必将在持之以恒的坚守中,迎来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