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时评丨瑰宝映丝路 同心铸华章
张磊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之际,中央代表团向自治区赠送的中华同心尊上,以“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织锦为主题的图案熠熠生辉。这件出土三十载的国之瑰宝,穿越千年时空,其承载的深厚内涵与时代价值,在今日新疆推进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实践中,得到了生动印证。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护臂出土于塔里木盆地南缘的尼雅遗址,其出土本身,就是一部无言信史,实证汉朝经略治理新疆地区的历史事实,也成为古丝绸之路开拓与发展、中原同西域文化交融的有力佐证。生活在这里的各族人民与全国人民一道,共同开拓了中国辽阔疆域,共同铸就了灿烂的中华文明。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护臂所昭示的,不仅是汉代织锦的最高水平,更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追求国家统一、天下安宁的深切祈愿与共同理想。今天,我们再次审视这件国之重宝,并非概念的简单比附,而是深刻认识到,这种源远流长、生生不息的文化认同与国家认同,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精神纽带。“中华同心尊”的庄重呈现,正是对这份珍贵国宝时代价值的无比珍视,生动诠释出中华民族四海同心的共同理想,激励着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
精神传承,润物无声。历经千年岁月,“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护臂并没有“养在深闺人未识”,而是通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真正走进了现代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冰箱贴、丝巾、保温杯等琳琅满目的文创产品,到叫好又叫座的舞剧《五星出东方》,借助现代科技与艺术形式的赋能,“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护臂成功转化为鲜活的文化符号,在潜移默化中将其所承载的精神内涵浸润人心,激发出人们特别是青年一代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与自豪。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护臂,是中华文明五个突出特性的生动例证。它从历史深处走来,目睹过丝路繁华,更见证着今日新疆在中国式现代化征程中的壮丽画卷。昔日的驼铃古道,已变为辐射欧亚的国际物流大通道;昔日的边陲之地,现代化城市群拔地而起,这片古老而充满活力的土地,正在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科学指引下,谱写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疆的崭新篇章。
值此“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护臂出土30周年之际,我们回望历史,是为了汲取走向未来的力量。让我们更加珍视和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座精神富矿,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使“五星出东方利中国”这一穿越千年的美好祈愿,绽放出更加灿烂的时代光芒,照亮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阔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