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评丨多一些1+1+1>3的合力
黄红英
从“河道满目疮痍,到处都是大坑小坑”,到“草木葱茏、层林叠翠”,头屯河的生态蝶变,让我们看到了1+1+1>3的强大力量。
作为乌鲁木齐市与昌吉回族自治州的界河,头屯河的生态环境曾一度恶化。过去,粗放型的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让头屯河留下了环保“欠账”:肆意侵占土地、偷排工业废水、无序开采河砂导致头屯河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成为统筹区域发展的一大痛点。
转变始于生态治理理念的变革——头屯河生态整治工程列为自治区“环保优先、生态立区”重点工程,乌鲁木齐市、兵团第十二师和昌吉回族自治州三方协同,一起开展头屯河生态综合治理。由此,兵地三方打破区域壁垒、机制壁垒、行业壁垒,开启了合力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修复的治理之路。
通过生态综合整治工程,头屯河沿岸的庭州生态绿谷等成为市民健身休闲的绿色长廊,让各族群众享受到了“生态福利”。
更难能可贵的是,兵地联手不是对头屯河进行简单的修复和保护,而是一体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城市绿化和产业发展。依托头屯河谷森林公园,布局河谷营地、主题乐园等文旅项目,打造冰雪文化旅游节、国潮游园会等品牌活动,构建特色融合型农业体系……生态综合整治在实现“生态美”的同时,也追求“生态富”,把良好生态资源转化成经济资源、发展资源,让绿水青山造福各族群众。
生态环境“含绿量”有多高,经济发展的“含金量”就有多足。头屯河的变化启示我们,多一些1+1+1>3的合力,统筹好发展和保护,就能让更多“问题河”变成“幸福河”,以生态之美推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责任编辑:哈力曼·艾尼瓦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