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陪服务带来了什么
黄红英
两人包车什么价格、伊犁地陪自我介绍、第一次找地陪经历……尽管国庆中秋假期结束,但打开社交平台,搜索“新疆地陪”,依然不时有网友讨论。有网友询价的、有地陪自我推荐的,更有网友以亲身经历分析什么是“好地陪”。那么,我们不妨聊一聊“地陪”。
近两年,有舒适旅游体验、包拍照出片、能提供情绪价值,以地陪为代表的“陪伴经济”火了起来。按常理来说,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想要出门旅游,网上有攻略,通行有导航,为什么还有人愿意为地陪服务买单?
最主要的是游客需求变了。从Citywalk到泰山陪爬,从乌鲁木齐市和田二街走红到江西景德镇“鸡排哥”爆火,我们不难发现,这一届的游客已经变了。他们不再满足于看山看水、看著名景点的标准化安排,而是更想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旅游目的地,哪怕目的地只是一条街巷、一个人。他们也不再满足于“上车睡觉、下车拍照”的蜻蜓点水,而是更加注重旅游过程中的整体场景体验,期望在沉浸式体验中有更强的参与感、代入感。满足多样化、个性化旅游需求,一对一的地陪服务受到追捧,热度从大江南北火到了万里边关。
优质的地陪能提高行程效率。想在赛里木湖景区拍照留念,地陪更清楚从哪个入口进去更出片;想做一身得体的艾德莱斯绸裙子,地陪可以推荐“宝藏裁缝铺”;除了对名景区名景点了如指掌,地陪还会推荐隐藏在街巷的小众景点。这种基于本地经验的精准服务,省去了游客耗时耗力做攻略的时间,让他们“走最少的路”获得“最高效的体验”。
除了吃喝玩乐,更重要的是,地陪能让游客感受到当地的风土人情,了解当地文化。在喀什参加一场婚礼,感受新疆民族婚礼的热闹与喜庆;在伊犁那拉提草原与牧民一起跳黑走马,感受当地的和谐与美好;在吐鲁番坎儿井的暗渠里,捧起天山雪水,读懂凝聚各族群众智慧的坎儿井文化……这些无法从攻略里获取的兴趣点,正是文化体验的灵魂。有了地陪的讲解和引导,游客不仅“看风景”,更能“懂风景”,进而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一方面,优质地陪凭借出色服务成为个性化旅游市场的“香饽饽”,而另一方面,行业资质混乱、服务质量参差、套路消费等问题,也引发大众思考。要推动文旅产业健康长远发展,让“陪伴经济”更可持续,相关部门就要不断完善行业规范、提升服务标准,让地陪真正成为连接游客与目的地的“情感纽带”,为游客留下有温度、有深度的旅游记忆。
从长远看,不断优化地陪行业生态,既守护了游客权益,也优化了旅游目的地形象。地陪专业负责,游客满意而归,这不仅形成了游客与旅游城市的良性互动,也为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持久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