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的民族团结故事为何触动心弦
陈文
最近一段时间,塔城的民族团结故事频频出圈,央视政论专题片《天山放歌》中哈尔墩社区居民“百家宴”的故事,纪录片《新疆大地》里《江格尔》史诗传承者道尔吉·尼玛的故事,新闻栏目《直播新疆》里街头巷尾特色美食故事……这些故事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不经意间触动内心柔软的地方。
一个地方的魅力,从来不在地图的标注里,而在那些被人津津乐道的故事中。当我们对一座城市心生向往,一定是因为它的故事撩动了心底那根最柔软的弦。
正如今年5月,一位叫“黄子心”的旅游博主,在塔城短短一天,通过“洋婆婆”面包坊店主的讲述,知道了这座处处飘着面包香的城市,竟蕴藏着各民族亲如一家的动人故事。让百万粉丝了解到,塔城的每一块甜心糕点、每一句温暖家常,都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鲜活注脚。
塔城市哈尔墩社区不大,民族团结的故事却很多,有16年坚持升国旗的“沙大叔”,有“百万不换”的好邻居,真正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进生活的家长里短,让团结像空气,看不见却一刻离不开;额敏县榆柳巷不长,但各民族邻居的情谊却很深,有赡养“汉族爸爸”的“马大姐”,有相互扶持胜似亲兄弟的林忠东和库尔鲁西·乌斯曼。用柴米油盐写就幸福的连载,巷口的那棵榆柳树见证着枝叶相依、根脉相连。
今年8月,在2025新疆·塔城第五届手风琴文化国际艺术节上,5000多人共同奏响手风琴,成功刷新吉尼斯世界纪录。手风琴成为连接塔城各族群众的文化纽带,奏响各民族同心同行的动人乐章。
被称为民族团结“沃土”的塔城,连续两届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地区”,大家生活在一起,互嵌式小区达到100%,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交知心朋友、做和睦邻居、结美满姻缘。
“一个故事胜过一打道理”,民族团结是融进骨子里的基因,有源源不断的内生活力,让无数新疆好故事生根发芽、开枝散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