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手记丨唯有向新方能“破圈”
盖有军
在消费需求越发多元、竞争日趋激烈的行业变局中,新疆天山北麓葡萄酒产区的“破圈”实践,不仅是一个产区的“突围”样本,更揭示了新疆葡萄酒产业升级的核心路径——唯有打破传统桎梏,方能激活向新动能。
种植端的“破圈”,是打破“经验依赖”,用科技筑牢品质根基。“好葡萄酒是种出来的。”天山北麓葡萄酒产区从凭经验到靠标准,更以科技为品质兜底,把风土优势转化为可控品质。
品牌端的“破圈”,是打破“重产品、轻文化”的传统观念,以文化赋能价值升级。长期以来,国产葡萄酒在进口酒冲击下,陷入“品质不被认可、品牌缺乏辨识度”的困境。天山北麓葡萄酒产区的解法颇具启示:一方面,以国际赛事为“试金石”,通过千余项奖项实现从“单点获奖”到“产区背书”的品牌升级;另一方面,以文旅融合为“连接器”,让葡萄酒不再只是货架上的商品,成为可触摸、可品味、可记忆的文化符号,打破了品牌建设的单一维度。
销售端的“破圈”,是打破地域壁垒,以渠道创新开拓全球市场。在国内市场竞争激烈的背景下,“走出去”成为产业升级的必选项。天山北麓葡萄酒产区“组团出海”,以官方展团亮相国外展会,借助产业协会整合资源、统一亮相发声,由此形成了“产区品牌”的集群效应。同时,织密“线上直播+线下体验+海外布局”渠道网,形成“走出去”与“守得住”的互补。
天山北麓葡萄酒产区的“破圈”实践,本质是全产业链的“自我革命”。从科技赋能种植,到文化激活品牌,再到协同拓展市场,每一步都紧扣变革核心,既打破“种好葡萄、酿好酒”的传统逻辑,以系统思维构建“品质可控、品牌可感、市场可达”的产业生态,为产业开辟新赛道;更揭示出消费升级与全球化竞争背景下的关键启示——“破圈”不是选择题,而是生存题。唯有敢于打破传统思维桎梏,坚持系统发力,用科技夯实基础、用文化提升价值、用协同开拓市场,才能在产业变革中找准向新方向,让地方特色逐步成长为国际名片,在产业升级浪潮中站稳脚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