疆小言丨“最年轻”的高校就要在最需要的地方
张蓓
全新的教学楼,先进的实验室、离沙漠最近的游泳馆——在喜迎自治区成立70周年之际,新疆工业学院也迎来了第一批前来报到的学子。这座矗立在沙海新城的院校,堪称全区“最年轻”的高校。
智能采矿工程、冶金工程、地质工程、智能制造工程……细看专业设置,就会明白这所以工科为主的高校,为何要在南疆扎根办学。新疆矿产资源种类较全、储量可观,属于世界能源矿产重要富集区和超大型金属矿集中区,是全国地质找矿的主战场。把丰富矿藏转化为发展动能,急需专业技术人才。而相对落后的南疆更是求贤若渴,此时有针对性地开设专业培育人才,正是高等教育的使命所在。
深度融入南疆经济社会发展链条,精准对接新疆优势产业发展,在“最年轻”的高校里,学子们不仅能在校园里、课本上学到专业知识,还便于在矿山、企业里增长实践经验,在新疆发展最需要的时候迅速成长,在国家强盛最需要的地方挺膺担当。
“它像一个拓荒者/全身都浴着阳光/面对着千里戈壁/两眼闪耀着希望”,当年面对戈壁上拔地而起的城市,诗人艾青写下《年轻的城》,赞叹祖国边疆建设的新气象,如今立足沙漠边缘的新高校,激荡人心的诗句依然在耳畔回响。
自治区成立70年来,多少“拓荒者”造就了从无到有的传奇,多少年轻人践行着奉献青春的誓言。从“瓜奶奶”吴明珠、“中国细毛羊之父”刘守仁,到留在新疆的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毕业生、扎根南疆的塔里木大学师生,一代又一代人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成长绽放,以青春之花将荒凉改写为繁荣。站在时光的节点眺望,未来展示于我们的必将是青春的意气风发塑造的山河新貌。
[责任编辑:向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