疆小言丨品味七夕,更显情意绵长
黄红英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七夕,这个中国最具浪漫色彩的传统节日又悄然而至。此情、此景、此刻,满是“柔情似水,佳期如梦”的浪漫气息。
七夕节原名乞巧节,起始于上古,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宋代。它最初的意义只是寄托星宿祈福纳吉,但在光阴流转中,也被赋予“牛郎织女”的爱情属性。时至今日,已经成了人们心中的“中国情人节”,2006年,七夕节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传统”与“现代”融合的意韵中,我们看到,这个浪漫的节日,不仅承载着古人对浩瀚星空的无尽想象,也寄托着人们对忠贞情感的美好期许。
七夕蕴含的传统文化情愫,也是中华民族代代赓续的情感认同。从《诗经》中“窈窕淑女,寤寐求之”的辗转反侧,到宋词里“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人间值得,从维吾尔族恋歌中“我心灵的明灯远走他乡,把我的魂灵儿也带在她身边”的浓烈直白,到哈萨克族情诗里“你是我心上的人啊!我日夜都把你牵挂在心间”的魂牵梦萦……虽时代不同,地域有别,但向往爱情、追求圆满的情感内涵和文化价值一脉相承。
天山夜色凉如水,边疆七夕情更浓。如今再品味七夕节,就更能理解这个节日的深意。社区里的七夕游园会、大巴扎里的“鹊桥”婚礼……在祖国最辽阔的边疆大地上,在各族人民的相亲相爱中,七夕散发出的独特魅力更显情意绵长。
[责任编辑:哈力曼·艾尼瓦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