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小品丨阅读也需要有氛围感
黄红英
拍照想出片,得来点有氛围感的妆造;就餐要惬意,得来点有氛围感的环境;旅行要难忘,得来点有氛围感的打卡……当“氛围感”这个词被频频提起时,我们是否思考过,阅读也需要有氛围感。
什么是阅读的氛围感?可能是一个人坐在书桌前安静地阅读;可能是三五好友围坐,分享读书心得。它难以具象描述却又可知可感,让人自然而然地忘记外界喧嚣,融入所处环境,沉浸在书中世界,与作者隔空对谈、心灵共振。
家庭氛围是阅读的“启蒙土壤”,在潜移默化中塑造着一个人对书籍的态度。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家庭犹如源头活水,不断滋养着孩子对阅读的热爱。艾力塔姆尔·排尔哈提的成长便是很好的例证。凭借《捡到一本三国志》《家父汉高祖》等历史穿越小说而火爆网络的“历史系之狼”艾力塔姆尔,正是在家庭环境的熏陶下,小学毕业时,就阅读了近百本各类书籍。当别的孩子还在为阅读打卡而烦恼时,他早已将阅读融入生活的乐趣。这种发自内心的热爱,为他日后深耕历史领域,创作出爆款小说打下了坚实基础。
如今,虽然刷短视频、玩电子产品盛行,但营造阅读的家庭氛围,让孩子在耳濡目染中爱上读书,养成阅读习惯,这或许就是家庭阅读氛围给予孩子最宝贵的财富。
校园氛围是阅读的“成长阶梯”,托举起每一次向上求索的脚步。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在阿克苏地区乌什县亚曼苏柯尔克孜族乡中心小学的一次见闻让笔者印象深刻。一进校园,孔子夹着书卷的雕像映入眼帘,仿佛在鼓励学生多读书;道路两侧仿照简牍的木板上刻着《师说》和《少年中国说》的节选内容,启迪着学子的心灵;教室里传出的琅琅书声,是书香校园中最动听的旋律。
这种浸润式的阅读氛围,就像春溪流过田地,润泽着学生的精神世界,孕育着成长的美好希望,让读书成为共同追求,引领他们走向更辽阔的未来。
社会氛围是阅读的“无形纽带”,传承着延绵不绝的文化根脉。行走在新疆大地,从城市里窗明几净的图书馆,到乡村中温馨便捷的“农家书屋”;从街头巷尾热闹的全民阅读推广活动,到社区里深度交流的读书分享会,越来越多免费且优质的阅读资源,正为不同群体打开阅读的大门,引导全社会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激发各族群众阅读热情。
阅读已不仅是获取知识的手段,更成为凝聚社会共识、激发内生动力的精神力量,这份浸润人心的文化养分,会让现代文明之花愈发绚烂,在时代的春风里,绽放出属于这片土地的独特光彩。
氛围正浓,读书正好。当阅读完成从个体选择到集体追求再到全社会自觉行为的转变,我们每一个人终将从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