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时评丨“知识改变命运”的光芒比婚礼烟花更耀眼
岳燕云
南疆农村一场婚礼火了。日前,和田地区洛浦县纳瓦乡英巴格村一普通农家小院里举行了一场婚礼,不寻常的是,新郎阿迪力江·艾合麦提尼亚孜刚考上清华大学医学院博士,他的爱人谢热古丽·阿纳依也即将进入同济大学医学院攻读博士,县委书记、县长亲自登门道贺。视频一经发布,迅速被各大媒体转发,相关话题引发广泛关注。
然而,若只将目光停留在“农村博士”的反差或“县委书记现身”的话题上,便忽略了这件事真正打动人心的地方——它让我们看到了知识被真心尊重、奋斗被真诚喝彩的温暖景象。尤其当县委书记紧握新人的手说道:“你们用知识改变命运,是全县的骄傲!祝福你们,新婚快乐!”这一刻,“知识改变命运”的光芒,比婚礼的烟花更加璀璨夺目,有力传递出当地尊重知识、珍视人才的鲜明态度。破解南疆现代化发展难题,就需要这样的价值引领。
新疆一盘棋,南疆是“棋眼”。而推动南疆高质量发展,核心在人才,根基在教育。不仅如此,群众就业机会的获得、家庭命运的改变,也都离不开教育。然而,由于受历史条件、经济发展等多重因素制约,教育一直是阻碍当地发展的“短板”。可以说,没有教育,就没有南疆的明天;没有优质的教育,就没有一个持续发展的南疆。
近年来,新疆高度重视南疆教育工作,着力推动当地城乡从幼儿园到高中实现15年免费教育、本科教育实现全覆盖,加快实施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等,这些都是超常规支持南疆教育事业的集中体现。“双博士”新人,正是南疆教育惠民政策托举梦想、点亮人生的生动见证。
如果是一对来自大城市的博士喜结良缘,或许只是“人才高地”里的一段佳话。但这对新人,一位来自洛浦县,一位来自莎车县,他们凭借知识走向了更广阔的世界,又因缘相遇,结为夫妻。这段因求知而浪漫牵手的婚姻,如一面镜子,折射出一个令人欣喜的时代趋势:在南疆这片土地上,勇攀知识高峰的年轻人越来越多。
事实也是如此。南疆一位村干部曾在接受采访时坦言,考上大学的孩子一年比一年多。并非一个村如此,如今在南疆,许多村每年都有学生考上大学,读研、读博也不再稀奇。今天,南疆各项事业蒸蒸日上,这与一个个学成归来、建设家乡的青年密不可分。
然而要强调的是,我们说重视教育、崇尚知识,并不是要求每个青年都要像婚礼上的“主角”那样获得高学历。知识不仅是名校实验室里的前沿探索,也是职业技术学院里的精湛技艺,是田间地头的科学种植,是电商直播带货的创新。唯有多元化的成才路径被广泛认可,“知识改变命运”才会真正成为一条宽广无限、人人可及的道路。
与此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在教育高质量发展之路上,喝彩与掌声固然需要,但脚踏实地破难题、补短板才是关键。唯有夯实基础、优化育人生态,才能为每个普通人铺就一条“知识改变命运”的坚实之路。
烟花易散,知识长存。着力让更多孩子借知识之光走出荒漠、走向广阔天地,教育的火炬必将照亮南疆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