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丨法制文物实证历代中央政权对新疆的有效治理
新疆大学法学院教授 白京兰 博士研究生 何梅
■法制文物中蕴含的丰富法律治理经验,既是新疆法治文明发展的见证,也是对历代中央政权依法治疆的逻辑证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历史借鉴和实物例证
法制文物是弥足珍贵的历史遗珍。深入发掘文物的法制内涵,再现历代中央政权对新疆的法律治理,以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增进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有助于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依法治疆提供文化滋养和法理依据。
一统无外:新疆文物中的“大一统”法政思想
礼乐刑政,综合为治,是古代中国治理的固有模式。自汉迄清,历代中央政权均将边疆民族地区的治理纳入礼制体系,以册封、朝贡、朝觐等方式实施因俗而治。边塞纪功碑、职贡图、功臣绘像等文物均展示了礼制体系下中央政权边疆治理中的“大一统”法政思想。
勒石纪功是汉唐以来形成的表彰战事胜利的传统。出土于新疆的汉唐纪功碑有裴岑纪功碑、任尚碑、姜行本纪功碑等。清代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平定准噶尔勒铭格登山之碑,是取得重大战事胜利后所立的纪功碑。该碑矗立于昭苏县格登山上,碑身刻有汉、满、蒙、藏四种文字,碑文“汉置都护,唐拜将军。费赂劳众,弗服弗臣。既臣斯恩,既服斯义。勒铭格登,永诏亿世”,凸显清代对汉唐中央王朝谱系的传承及对守疆卫土精神的发扬。无论碑身上的多种文字还是碑文的内容,都明确体现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法政理念。总体而言,汉唐清的纪功碑及碑刻文字是在中原礼制下,以立纪功碑的方式向天下昭告大一统的治边功绩,既是军功战绩的展示,又是礼法的实践,大一统国家的孕育、发展和壮大尽显其中。
清朝统一天山南北后,乾隆皇帝命宫廷画家绘制了《皇清职贡图》,以宗藩体系下的朝贡图景彰显大一统之盛。为加强国家统一,乾隆曾多次派兵平定边疆地区的叛乱,军队凯旋,乾隆皇帝下令为征战中的功臣绘制画像,并将画像悬挂在紫光阁内,展示军功的同时,宣示对边疆的主权法权和天下一统。
古代国家将山川祭祀纳入国家祀典,以“岳域”确认主权所及的地理空间。这是中央政权经由礼制对地域法统性的建构。博克达山庙是清朝在新疆实施山川祭祀的一处重要山庙。“建修博克达山庙记”碑,就是礼制体系下清政府对新疆地区行使主权治理的铁证。
令行天山:新疆文物反映的法制实践
从“汉之号令班西域矣”到“贡赋版籍……著于令式”,文献记载中历代中央政权对新疆地区的法律治理脉络清晰可见。新疆文物中的印章、律令文书、钱币、军事文书等,以实物的形式实证历代中央政权对新疆地区政治、经济、军事、司法等各个领域的有效治理。
行政法领域的法制实践。官印文书是历代中央政权实施国家治理的基本载体,小小官印确认的是各级政权所拥有的实质统治权。汉代的李崇之印、司禾府印、汉归义羌长印,唐代的安西都护府之印、高昌县之印、西州都督府之印,清代的总统伊犁等处将军之印等,均体现了历代中央政权在新疆地区行政机构的建置、行政管理权的有效行使。
刑法领域的法制实践。《唐律疏议》是中华法制文明的高峰。出土于阿斯塔那古墓群的《唐律疏议·名例律》残卷上,依稀可辨留在文字墨迹中暗红色的“西州都督府之印”。阿斯塔那古墓群出土的《武周智通拟判康随风诈疯疾避军役等事》《唐开元二十一年推勘天山县车坊翟敏才死牛及孳生牛无印案卷》《唐宝应元年六月康失芬行车伤人案卷》等,都是依据《唐律疏议》的规定对相关人员给予刑事制裁的体现。以康失芬行车伤人案卷为例,这个类似当今交通肇事的案件,无论司法运作中的法律主体适格,还是辜限、审限等具体制度的运用,都体现了唐代刑事法律在边疆地区的施行。
经济法领域的法制实践。汉代精绝国有关用水及禁止砍伐树木等古代文书,体现了当时森林法和水利法的实践。唐代孔目司帖是新疆地区实行两税法的重要实物证明。高昌吉利钱等的大量出土,则突出体现了货币的流通以及金融法制的实施。
军事法领域的法制实践。汉唐清代的烽燧遍布丝绸之路沿线,形成了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在烽燧、卫所等多种军事建筑和设施的出土文物中,有大量包含军事法制信息的文书,体现了新疆地区军事法制的概貌。比如,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出土的法律文书,是唐代有效管辖和治理新疆地区的有力物证。
文物证史:以新疆法制文物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文化是民族的魂和根。深入挖掘新疆法律文化遗产和法制变迁历程,系统整理和研究新疆各个历史时期的法律文献与法制文物,提炼其对当代新疆法治建设的有益启示,具有紧迫突出的意义与价值。这些文物中的法制文化不仅是中华法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体现了丝绸之路多元文明交融下的法律智慧,更以丰富的法权实践强有力论证了历代中央政权对新疆地区的治理。
从文献研究上看,我们已经初步勾勒了从汉代至清代治疆法制的发展脉络,新疆法制文物则以更原始更本真的形式补充、丰富、完善了历代中央政权治理新疆的法律印记。文献资料结合法制文物,有力确证了历代中央政权以法制为后盾实施对新疆地区的主权管辖和有效治理,揭示了当代依法治疆的历史法理。
煌煌重器凝万古之法,昭昭典籍汇千载之思。法制文物中蕴含的丰富的法律治理经验,既是对新疆法治文明发展的见证,也是对历代中央政权依法治疆的逻辑证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历史借鉴和实物例证。要发挥好、总结好、利用好新疆文物蕴含的法制智慧,深化历代中央政权对边疆地区的统属关系和主权法权治理论证,助力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落地见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