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观澜丨在“开门办园”上下功夫
代立
产业园区是扩大开放的重要载体。增强园区的开放能力,优化园区的开放环境,就要在“开门办园”上下功夫。
开放性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特征,也是产业园区的核心竞争力。没有一家产业园区可以闭门造车、自给自足。无论是深耕国内市场,还是开拓国际市场,园区都必须在敞开大门、共享市场中增强产业优势、发展优势。
产业园区要紧贴开放前沿。新疆的区位优势和开放优势相融互促,这是吸引企业源源不断向开放前沿“转移”的重要原因。越来越多外向型产业集群落地新疆,持续增强了新疆对外开放活力。近日,南通东港化工有限公司在乌鲁木齐甘泉堡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区)投资约70亿元,打造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氟材料生产基地;上半年,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喀什片区新注册企业634家,企业总量突破4086家……这些都是生动注脚。向开放前沿“贴近再贴近”,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开分店”,而是缩短成本链,延拓产业链,让产业园区占据有利地势,把握有利先机,形成“近水楼台先得月”的独特优势。
产业园区要链接跨境合作。加强产业链供应链国际合作既是适应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客观要求,也是应对逆全球化风险挑战的务实之举。新疆对外开放平台在外贸发展中起到“领头羊”作用,上半年跨境电商出口值超650亿元,同比增长超3倍。同时,新疆绿色能源产业“走出去”的脚步越发坚实,风电和光伏产品出口,让产业园区的跨境链接充满“绿”色、增添“新”意。可见,开门办园,跨境延链,不仅需要良好的开放环境“顺水推舟”,需要产业链纵向延伸横向扩展,更需要产业焕新、科技创新为产业链供应链合作注入强劲动能。
园区的开放能力,看似是“外功”,实则为“内功”,不仅需要园区具有“择木而栖”的适应力、敢闯敢试的创新力,更需要协同发展的链接力、互联互通的交融力。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夯实园区的开放底气,激发开放活力,促进开放见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