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评论丨11把钥匙里的邻里深情
坦诚相待、互信互助的温暖如点点火种,传递汇聚成明亮的火炬。
宋洁云/文
“有这样一位阿姨,她家里最多时有11把邻居家的钥匙,有哈萨克族居民、维吾尔族居民、汉族居民……多年来,她替大家保管着这些钥匙。”近日,乌鲁木齐市水磨沟区振安街街道视频号“小振邻里”的直播访谈节目中,帮邻里保管钥匙的社区居民陈洁的故事令人动容。
邻里间最近的距离,就是我的钥匙在你家里。这一把把钥匙,不仅是开锁的工具,还可以托付家中事,赋予邻里亲密的关系。它们就是陈大姐和邻里间珍贵的信任与真情。收下钥匙,就意味着承担一份责任,如果人家家里的东西找不着了,谁能说得清?但时间是试金石,这么多年,邻居们愿意信任陈大姐,陈大姐也值得这一份信任。对陈大姐而言,一把把钥匙就是她与邻居间无言的道德契约,邻居们的肯定和支持也坚定着陈大姐信守承诺、无私奉献的信念和信心。
小小的钥匙,也打开了快节奏、高压力的城市生活中人情日渐淡漠的“心门”。良好的邻里关系,可以在你需要获得帮助时发挥功效。遇到难处,搭把手,帮个忙,一个微笑和亲切的问候……坦诚相待、互信互助的温暖如火种,可以传递汇聚成明亮的火炬。邻里间彼此关爱、互相帮助的融洽景象,也会不断吸引更多的人加入进来,成为彼此的“宝藏”邻居,共同呵护这份可贵的邻里守望。
民族团结从来都不是一句口号,它蕴含在生活中的每件小事中。网友们说小区里有这样一位热心大姐真幸福,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陈大姐,从小事做起,让爱和温暖传递给更多的人。
[责任编辑:向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