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民生丨严查未成年人违法驾驶行为 筑牢道路交通安全“防护墙”
郭倩
暑假期间,乌鲁木齐市交警部门聚焦未成年人违法驾驶电动车、摩托车等行为,开展“护苗行动”。行动本身值得肯定,而其深层次的意义,更在于引导我们思考:如何汇聚家庭、学校、社会之力,为未成年人筑起一道更为坚固的道路交通安全“防护墙”?
安全教育是基石,意识入心方能行稳。新闻报道中,面对民警的批评,两名14岁的学生“低头不语”,暴露出部分未成年人交通安全意识淡薄的问题。他们或许知道“不能骑”,却未必真正理解“为何不能骑”,对不戴头盔、飙车炫技等行为的潜在致命风险缺乏直观认识。
交警部门通过约谈会、警示教育、安全知识测试等形式,将抽象法规转化为具象的风险提示,并将监管的触角延伸至家庭层面,组织违法未成年人及其家长共同参会、签订承诺书,明确家长的监护责任就抓住了问题的关键一环;学校应承担起校内教育和校外提醒的责任,将交通安全作为必修课,利用主题班会、模拟演练等活动,通过家校联系平台持续推送安全提醒等方式,让规则意识在青少年心中扎根;家庭更是“第一课堂”,家长是孩子的法定监护人,日常的言传身教,是对孩子最直接的安全教育。
一个孩子背后是一个家庭,千千万万个家庭,组成了这个社会。筑牢这道坚固的道路交通安全“防护墙”,不仅仅需要交警部门、学校、家长的协同配合,更是全社会的责任。要创新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宣传形式,用青少年易于接受的短视频、漫画、真实案例剖析等形式,让安全知识“活”起来,真正触动心灵,内化为自觉行动。社区、物业等基层力量,亦可对小区内未成年人违法骑行行为进行劝导。商家更应严守法规,坚决不向未满法定年龄者出售或租赁电动车、摩托车。
唯有家庭尽心、学校尽责、社会协同、执法严格、源头优化,方能共同编织一张牢不可破的生命安全网,让每一位少年都能在阳光大道上平安、健康地奔向未来。这,也是对“护苗”二字最好的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