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山漫笔丨千年箜篌响起青春心韵
■正是这些跨越民族与地域的文化交响,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各族群众心灵深处,形成人心凝聚、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动力
黄红英
这是一个关于追梦的故事: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且末小城,阿依迪娜·亚森从10岁开始学习箜篌演奏,缺乏专业老师指导、学习条件有限等困难都没能阻挡她学习箜篌的热情和信心。终于,今年她成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唯一考入沈阳音乐学院箜篌专业的考生,继续弹奏她喜爱的箜篌。
当我们从文化传承的角度解读这个故事时,掌声与赞叹声便有了更厚重的历史回响——这不仅仅是维吾尔族少女与千年古乐的浪漫邂逅,也是中华文脉生生不息的鲜活注脚。
箜篌,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且末县扎滚鲁克墓地出土的两件箜篌残件,是这种乐器与西域不解之缘的最初见证。它沿古丝绸之路一路弹奏一路舞,将西域风情融入中原繁华。在《霓裳羽衣曲》中,与琵琶、横笛等乐器和弦共振、摇曳生姿,在汉唐宫廷宴乐间粲然生辉、盛极一时。唐代诗人李贺沉醉其声,留下了“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的千古佳句。从西域到中原,从汉唐到现代,箜篌的丝弦里始终震颤着中华文明兼收并蓄的基因,在历史长河中激荡出跨越时空的动人和鸣。
阿依迪娜轻轻拨动丝弦,克孜尔石窟第38窟的伎乐天人就仿佛从斑驳的壁画中婀娜而出,让我们得以欣赏丝路古韵。当克孜尔石窟中的经典壁画图像变成可演奏的乐器实物,当千年后的箜篌乐音在她指尖再次响起,那一刻,在热爱与坚守中,古老艺术正以年轻姿态走向未来。
阿依迪娜手指磨出的血泡,是叩开艺术之门的勋章;启蒙老师梁璞的琴音,是教师培养计划播撒的星火。在新疆大地上,这样的传承从未停歇——它可能是喀什少年在醒狮的腾跃中触摸岭南文化的魂魄,可能是阿克苏孩童在围棋的黑白交错里领悟东方哲思,还可能是北庭故城的文物修复师用指尖温度唤醒丝路遗存的记忆……这些活跃在天山南北的传承实践,共同绘就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锦绣画卷,让中华文化的百花园永远姹紫嫣红、生机盎然。
也正是这些跨越民族与地域的文化交响,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各族群众心灵深处,形成人心凝聚、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动力。当阿依迪娜带着箜篌小模型走进沈阳音乐学院,当乐音里既有“箜篌更对高秋张”的雅趣,也有“玲珑箜篌谢好筝”的丰富,我们终将懂得舞蹈短片《龟兹》片尾,文学顾问、茅盾文学奖获得者刘亮程写下那句“手舞足蹈间我们成为同一个人”的深刻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