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评论丨读书,把自己弄得好一点
在平凡生活中追光的个体,鼓舞着人们无论身处何地、面临何种境遇,要学会在书页翻动间寻得心灵的慰藉、汲取前行的勇气。
●李想/文
7月11日,《人民日报》第20版刊发了农民工刘诗利的文章《读书,把自己弄得好一点》,这位因参加读书会走红的工地大叔,用温暖瞬间折射出新时代劳动者的精神光谱。
此前,一则“工地大叔现身北京图书大厦新书分享会”的视频击中了网友的心弦:“努力又认真的劳动者最耀眼”“肃然起敬”“脚踩泥泞依然仰望星空”……如今,他将自己与阅读的故事写进《人民日报》,字里行间,是平凡生活里的精神坚守。
面对网络走红,刘诗利婉拒物质捐助:“谁的钱不是辛苦钱?我能养活家人。”读书于他而言,不仅仅是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更是为了滋润心田,保持内心的宁静与富足。从“把自己弄得好一点”中,从刘诗利写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一种生活的诗意,看到他用心生活、努力坚韧的身影,寻常而真挚,质朴而动人。他在读书中找到自己的人生支点,传递着生命静水流深的力量。
农忙时躬身麦田,农闲时务工学习,刘诗利的生活轨迹,也是中国越来越多劳动者的缩影。在他们的奋斗图景中,对知识的渴望从不止息——在东莞图书馆看书12年的湖北农民工吴桂春;翻译出版哲学书籍《海德格尔导论》的江西农民工陈直;夺得《中国诗词大会》总决赛冠军的杭州外卖配送员雷海为……这些在平凡生活中追光的个体,鼓舞着人们无论身处何地、面临何种境遇,要学会在书页翻动间寻得心灵的慰藉、汲取前行的勇气。
愿我们,能从这种精神中获取奔赴热爱、勇敢生活的“治愈时刻”。阅读吧,万千劳动者在书页间点亮的微光,正汇成新时代新征程上磅礴的精神力量。
[责任编辑:哈力曼·艾尼瓦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