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关万里行·观澜丨“松峰书院”春风化雨绵延不断
记者头像为AI生成漫画像
代立
“一、片、丹、心、照、汗、青”……
在巴里坤文博园松峰书院,一位名叫米扎的小朋友,给笔者一个字一个字读文字体验馆里的诗句。他和自己的小伙伴,已经来这里五六次了,每一次都有新收获、新乐趣。
巴里坤,古时就有“文风甲全疆”的美誉。作为一个赓续教育传统、四溢中华书香的城市,我们深切感受到了以文化人、以文润心的历史风韵和时代新貌。
“边关万里行——自治区成立70周年大型全媒体采访活动”采访团队来到巴里坤,被这里尊师重道、重教崇学的精神传承所感动。
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先于读书。在清代,松峰书院教育资源十分匮乏,在连固定的老师都没有的情况下,当地官员仍然坚持邀请本地或邻近有名望的人来讲学授道,学生们更是寒窗苦读、自强不息,好学之风未曾中辍。边疆朗朗读书声,成为振奋人心的历史回响。
读书不仅启智,更能养正气、强志气。进入新时代,不仅是巴里坤,乃至整个哈密,教育事业春晖荡漾、蒸蒸日上。当地扎实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普通高中多样特色发展;拓展深化与河南、重庆学校合作共建模式,学校软件硬件协同升级,教育教学水平在聚星成炬的力量推动下不断提升。让孩子们“有学上”“上好学”,持续放大“筑基工程”立德树人作用,在一堂堂课、一本本书、一次次交流中共绘同心圆、共铸中华魂。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今天的巴里坤,文化润疆不仅在课堂之上深耕,也在课堂之外展开,不仅聚焦教育领域,而且辐射各个领域,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社会基础更加坚实。
当地不仅修建文博园,唤醒文化遗存,赓续文化根脉,还不断开展文化交流,架起交往交流交融的五彩“连心桥”。去年,“文字边疆行 甲骨进校园”主题研学活动走进巴里坤6所学校就是成功实践之一。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越来越成为自觉行动,越来越成为使命责任,这也是以文育人、以文铸魂不断出新出彩、硕果累累的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