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时评丨把“喀什杯”的精彩传向世界
侯辉
“苏超”梗多热闹,“喀什杯”同样炽热欢乐。第二届“喀什杯”国际青少年足球邀请赛6月30日在喀什地区岳普湖县落幕。为期一周的激情时光里,7个国家的12支球队,在这里奉献了一次精彩度堪比“世界杯”的丝路绿茵盛宴。
“喀什杯”不仅复制了“苏大强”的松弛感,也有比“苏超”更狂热的球迷。
在揭幕战0:9输给对手的东道主岳普湖队,高调喊话“苏超”的常州队。常州队因在“苏超”屡战屡败而被球迷调侃为“0妹妹”,“同病相怜”的境遇,让岳普湖队很想与对方切磋一番。有意思的是,他们计划给常州队的奖品之一,是球员自己做的烤包子。这令人忍俊不禁的一幕,不仅体现了新疆人的幽默淳朴,更让人们在“喀什杯”看到了与“苏超”一脉相承的欢乐。
球员欢乐话题不断,球迷故事也很精彩。6月26日晚,一位116岁的老奶奶,被孙子背到球场观赛。除了这位世界赛场也难见的高龄球迷外,民间艺人还在比赛间隙奏响手鼓,球迷载歌载舞……这堪比“世界杯”的火热,不仅让我们看到了喀什浓厚的足球氛围,更向外界展示着这里欢乐祥和、稳定繁荣的生活图景。
“喀什杯”的精彩,不只是一场足球狂欢,更在于它呈现了一幅现代“丝绸之路足球地图”。
作为本届赛事的核心亮点,来自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塔吉克斯坦等六国的U16青训队,与中超梯队、喀什本地球队组成的中方代表队同场竞技。这样的国际范儿,不仅是竞技层面的交流,更是文明对话的缩影。从乌兹别克斯坦的技术流到俄罗斯的身体对抗,从哈萨克斯坦的“草原风格”到塔吉克斯坦的“山地韧性”,不同的足球流派在丝路重镇喀什碰撞融合,恰似现代丝绸之路上的多元文化交融。
这种交融,因新疆独特的地理位置而更具深意——作为连接亚欧的枢纽,新疆在“一带一路”倡议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而“喀什杯”正是这一角色的生动注脚。本次赛事恰逢一名俄罗斯球员和一名哈萨克斯坦球员过生日,全场观众唱起生日歌,喀什小球员们送上民族特色礼物。这跨越国界的温情在绿茵场上流淌,向世界彰显了中国新疆开放的胸怀,也向世界展示了可亲可爱的温暖新疆。
新疆足球的精彩,也远不止于“喀什杯”。“喀什杯”决赛当天,喀什小伙吾米提江·玉苏普入选中国男足26人大名单;此前,拜合拉木·阿卜杜外力等7名新疆球员入选U22男足国家队,创下历史新高。如今的新疆已成为中国足球青训的重要人才基地。这些成绩的背后,不仅是因为新疆有肥沃的足球土壤,还有对口援疆等国家层面的政策支持。这些遍布于全国各地的新疆球员,正和“喀什杯”一同,展示着新疆足球的魅力。
在欢呼声中落幕的“喀什杯”,已不仅仅是一项赛事,更是关于新疆活力、快乐、开放的生动叙事,它终将随着足球的滚动,传向世界的每一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