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山漫笔丨新疆道德天空最闪亮的星
岳燕云
5月23日,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召开,第九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结果揭晓,新疆一批先进典型获“国字号”荣誉,他们是新疆道德天空最闪亮的星。
他们是新疆精神文明建设的优秀“答卷人”,是在天山南北打造精神高地的“筑梦人”,是全国“大考”中的优胜者。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全区各族干部群众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精神追求。但具体分析每一个文明之举、每一颗友善之心背后的故事,他们又各有各的动人之处。
道德模范用最朴实的坚守,在平凡的岗位上绽放出最耀眼的人性光芒。布茹玛汗·毛勒朵,数十年如一日,用脚步丈量爱国情怀的深度,边境线上的一草一木一石都刻在她的心上;玛依努尔·尼牙孜的白大褂上,承载着赤诚的医者仁心,即便退休后,70多岁的她依然坚持坐诊,为守护新疆女性健康作出突出贡献;黄新民,用几十年光阴在变电设备前书写工匠精神,他那些密密麻麻的工作笔记,记录的不只是电路图,更是一个技术工人对职业的敬畏与热爱……
他们虽然岗位不同,但都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到日常生活和工作之中。平凡中见伟大,细微处显精神。他们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用日复一日的坚持温暖着这个世界;他们没有豪言壮语,却用实际行动诠释着真善美。他们就像一颗颗明珠,闪耀在新疆大地上,照亮了人们的心灵,展现出了新时代最动人的精神力量。
文明家庭用最温暖的行动,诠释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时代内涵。额敏县桥东社区的马新华家,是一个由多民族组成的家庭,这个家,让没有血缘关系的老人在这里安享晚年,让孤儿在这里重拾生活希望;新和县新和镇滨湖社区的米合日尼沙·卡德尔家,“成员”数量最多时有420多人,其中年龄最大的80岁,最小的20岁,这个家把“陌生人”变成了“亲人”;昌吉市建国路街道星光社区的张岩家,热心公益事业,多年来一直帮扶偏远牧区学生,为他们捐赠物资,送去关爱……
在这些家庭里,我们看到了孝老爱亲的中华传统美德,看到了民族团结的时代内涵,看到了奉献社会的责任担当。
文明城市用文明的力量,书写着发展新篇章。鄯善县这座沙漠边缘的绿洲小城,是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的生动写照,精神文明已深深融入城市的血脉。漫步鄯善街头,精神文明的细节无处不在,垃圾不落地,礼让斑马线,为外卖小哥、保洁人员等群体提供饮水、应急小药箱、手机充电服务等,这些看似微小的举动,恰是城市文明最真实的注脚。
如今,文明的力量正在成为推动鄯善县经济发展的“隐形引擎”,尤其是带动旅游市场持续升温,库木塔格沙漠、吐峪沟大峡谷景区等,让来自国内外的游客流连忘返。鄯善县以实际行动证明:建设精神文明也是发展生产力。
……
今天,新疆各族人民用团结奋进的实际行动,在天山南北筑起了一座精神文明高地。个人、家庭、单位、城市,如果每个“文明因子”,都争相为新疆构筑精神高地添砖加瓦,那么,辽阔的新疆大地上,精神文明的高度必将持续向上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