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天漫谈丨新疆“左公柳”远赴湘豫缘何打动人心?
新闻:4月9日,在哈密市伊州区宗棠路左宗棠历史文化街区凤凰台大营举办的以“共植左公柳 同铸中华魂”为主题的2025年左公柳“植柳日”活动上,人们见证了新疆左公柳苗木分植湘、豫两地的感人场景。
漫谈:“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渡玉关。”左公柳,早已超脱了树木的范畴,承载了厚重的历史与文化。让左公柳穿越历史留住文化,是我们不可推卸的使命。
100多年前,左宗棠令西征收复新疆的大军沿途植柳,以绿荫固疆土,以丹心照山河。这些柳树在艰苦的戈壁环境中顽强扎根,不仅带来生机,更见证了那段捍卫国家主权的壮丽史诗,成为先辈们英勇无畏、坚韧不拔精神的象征。
左公柳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价值。它是民族精神的体现,面对恶劣自然环境,左公柳顽强生长,恰似中华民族在历史长河中,无论遭遇多少艰难险阻,始终不屈不挠、奋勇向前。它也是爱国情怀的寄托,左宗棠带领将士栽种柳树,背后是对祖国山河的深沉热爱,这种爱国精神随着一棵棵柳树茁壮成长,代代相传,激励后人。
在手机刷屏时代,人们的注意力很容易被海量信息分散,要让左公柳穿越历史留住文化,需多方协同努力。政府应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左公柳及其相关历史遗迹的保护力度,设立专项资金用于古树的养护与修复。教育部门可将左公柳纳入学校教育内容,让青少年从小了解左公柳背后的历史故事,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与热爱。
左公柳,是历史馈赠给我们的宝贵财富,让它穿越历史留住文化,不仅是对先辈们的敬重,更是我们传承民族精神、延续文化血脉的重要责任。(魏江涛)
[责任编辑:吴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