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天漫谈丨"两天两捐"书写人间大爱
新闻:3月10日、11日,两位新疆人分别为河北和山东的两位患者捐献造血干细胞,为陌生人点燃生命希望。自2004年中华骨髓库新疆分库成立以来,新疆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队伍不断发展壮大,截至目前,中华骨髓库新疆分库库容量已有5.4万余人份。同时,新疆造血干细胞捐献数量呈现快速增长态势,仅2024年,新疆就实现造血干细胞捐献34例,为历年最多。
漫谈:新疆两天内实现两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这一消息令人心头一暖。这些志愿者们有着各自的生活和工作,但在这一刻他们选择成为别人生命中的英雄,用无私的奉献书写了人间大爱。
造血干细胞捐献是一项拯救生命、传递希望的善举。造血干细胞配型成功概率,只有十万分之一,这却是大多数血液病患者生的希望。受传统观念的束缚和对捐献过程的误解,许多人对捐献造血干细胞仍存在顾虑。然而,在温暖别人、传递大爱方面,新疆人永远不会缺席。“两天两捐”盛满爱与奉献。
"两天两捐"是善举,也是科普。从喀什的退役军人到乌什县的小学教师,他们加入中华骨髓库,并在配型成功后全力配合捐献,这给我们上了一堂现实版科普课。人体内的造血干细胞具有很强的再生能力。正常情况下,人体各种细胞每天都在不断新陈代谢,进行着生成、衰老、死亡的循环往复,失血或捐献造血干细胞后,可刺激骨髓加速造血,1-2周内,血液中的各种血细胞恢复到原来水平。因此,捐献造血干细胞不会影响健康。
这两次捐献造血干细胞的王大疆和丁海洋,一个30岁,一个28岁,他们都是90后,用实际行动诠释着责任与担当。从乡村振兴的青年先锋,到学术塔尖的年轻学者,再到造血干细胞捐献的爱心使者,青年一代正在用自己的方式书写着属于时代的青春华章。这种责任意识的觉醒,源于教育的进步和社会的引导,更源于青年一代对生命价值的深刻理解。
“两天两捐”现象的出现,也充分说明越来越多的新疆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生命续航,为社会奉献爱心。(刘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