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时评丨为基层减负须防“一阵风”
许庆光
“把更多功夫下到解决政绩观错位、工作方法简单、作风不实等形式主义的深层次问题上”“防止用形式主义的办法解决形式主义,防止以减负名义增加基层负担”……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常委会日前召开会议,专题研究贯彻中央为基层减负工作部署要求,就为基层减负提出明确要求,彰显出强烈的问题导向与攻坚意识,推动为基层减负往实里走、往深里走。
上报材料报表数量大大减少,上级督导考核频次内容更加合理,不合理的加班值班没有了,短会短文新风劲吹……前不久,笔者去南疆基层调研,真切感受到了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的显著成效,基层干部对此拍手叫好,干事创业的精气神更足了。
“真心希望这不是一阵风”“千万别再回到过去了”,不过也有基层干部说出了心中的担忧。客观来说,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抓一抓有好转,松一松就反弹。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会不会是一阵风,基层干部这种担心不是没有道理的。
能不能打消基层干部的这个疑问,关键看我们怎么做,看是否有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是否有坚决防反弹回潮、防隐形变异、防疲劳厌战的决心,是否构建起常态化长效化的机制等。笔者认为,为基层减负要防止虎头蛇尾、“一阵风”,需要在以下方面发力。
树牢正确政绩观。现实中,有的领导干部不顾客观实际蛮干硬干,大搞“形象工程”“面子工程”,层层加码提不切实际的高指标,今天一个“想法”、明天又一个“主意”……凡此种种,既背离了新发展理念,也加重了基层负担。如果领导干部奉行“拍脑袋决策、拍胸脯保证、拍屁股走人”,那么基层干部、群众随时有可能被反复“折腾”。因此,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关键是领导干部、上级部门要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少些无谓的“折腾”,多些实打实的为民造福。
保持法纪敬畏感。全面依法治疆是新疆广大干部群众的最大共识,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也应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坚持用法治定规矩、划界限。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等对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规定得清清楚楚,基层干部的正常休息休假权利任何人都不能剥夺。比如,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增写了对“工作中搞层层加码、过度留痕,增加基层工作负担”等行为的处分规定。法治具有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作用,各个地方、部门严格遵守法纪,对违法违纪行为“零容忍”,就能巩固来之不易的基层减负成果。
理顺权责边界线。现实中,有的地方部门,一开展工作就要求基层挂个牌子、成立个专班,以为挂了牌子工作就落实了;有的动辄以“属地管理”为由,层层向基层甩锅……“基层是个筐,啥都往里装”成为基层干部挂在嘴边的无奈话语,反映出一些基层干部负担较重的现实问题。破解基层“小马拉大车”的现实困境,就要求尽可能将力量向基层倾斜,厘清不同层级、部门间的权责边界,列明责任清单,把工作事项搞清楚,不把什么事都压给基层,导致基层“胡子眉毛一把抓”。
建章立制利长远。在开展为基层减负工作中,新疆各地积极探索,如克拉玛依市基层治理“一张表”改革,有效解决了基层“报表繁”问题;吐鲁番市明确督查检查考核“八要”“八不得”,为督检考戴上“紧箍咒”……既要“当下改”、更要“长久立”,抓住普遍发生、反复出现的问题深化整治,建章立制、久久为功,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才能让基层减负各项部署落到实处。
为基层减负最终成效如何,关系着党和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关系着基层干部的获得感,也关系着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深刻剖析“病根子”,精准打好“组合拳”,在常和长、严和实、深和细上下功夫,持之以恒为基层减负,方能让减负成果更好惠及广大基层干部和各族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