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端午文化不断传承延续
随着端午节的到来,粽叶的清香已经弥漫在大街小巷。提起端午,我们第一个想起的就是“粽子”。端午节离不开粽子,粽子就像是端午的象征符号。然而,当我们剥开“端午”这个大粽子,看到的应该远不止糯米和红枣,还应有精神情怀和文化韵味。
端午吃粽子,是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习俗,我们在传承,也在改变。现在市面上的粽子花样繁多,馅料丰富多样:咸的、甜的、豆沙的、蛋黄的……人们总能找到自己喜欢的口味。粽子的风味变化多端,充分说明我们的物质生活在不断提升变化,但是,端午节不能只是粽子的比拼、物质的享受,还应有精神的充盈。
古人包粽子,是一种情怀,也是一种慰藉,就像春节的饺子和中秋节的月饼,是节日里不可缺少的文化元素,也是人们趁着过节改善生活、慰劳自己的方式。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里,任何传统节日都离不开“食物”,它们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也是节日文化最生动形象的载体和符号。就像端午节的粽子,包裹的不只是人们物质生活的富足,更有厚重的人文内涵。
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通过纪念屈原、缅怀先贤来传承爱国情怀已经深深铭记在中华民族子孙后代记忆中,成为深刻的民族认同。当下的端午节,人们通过丰富多样的节日活动,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系列主题活动中,发挥其现实意义,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铸造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既是节日文化的传承,又让它富有了新意。
吃粽子、赛龙舟、喝雄黄酒、挂菖蒲……这些历史悠久的习俗不断凝聚、传承成为端午文化,也蕴含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祈愿和深深的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文化资产。我们在端午节开展多种传统节俗活动,将文化传承融入传统节日之中,让人们在节日中重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感受爱国诗人的高尚情怀,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生活中延续更新。
[责任编辑:吴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