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茶座丨“银发经济”蕴藏金色机遇
张磊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社区成立老年大学,不少培训机构也开设起面向银发族的数字课堂,银发旅游专列更是载着老人们驶向“诗和远方”……针对老年群体的消费项目层出不穷,“银发经济”成为社会关注的热词,展现出充满潜力的金色机遇。
截至2024年底,新疆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360万人,占全疆人口总数的13.7%。庞大的老年人口为“银发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也催生出多元化、多层次的消费需求。如今,随着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老年群体的消费观念也在悄然发生变化,从曾经的“多省点钱给孩子”逐渐转向注重自我需求和生活品质的提升。
新需求引领新供给,新供给创造新需求。当前,针对老年群体日益增长的多层次、高品质需求,一些企业已从“撒网式”布局转向“聚焦式”深耕,积极调整产品与服务策略,努力贴近老年人的实际需求、开发差异化产品,这是市场走向成熟的标志。我们看到,可克达拉市将旅游和养老相结合建起老年康养院,乌鲁木齐“爸妈食堂”让老年人吃饱更要吃好,新疆铁路部门打造多层次多功能银发旅游专列产品,等等。这些服务之所以成功,正是将单纯的“交易”升华为温暖的“陪伴”,精准切入老年群体所需的健康关怀。与此同时,智慧养老平台、智能穿戴设备等科技产品的融入,也为“银发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可以说,企业唯有以老年群体真实需求为导向,才能在“银发经济”浪潮中行稳致远。
今年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积极发展首发经济、银发经济、平台经济,使有效需求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随后,自治区各地也陆续出台针对措施,从政策层面为“银发经济”发展注入动力,如发放适老化消费补贴、推动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支持社区养老服务体系构建、加快发展农村养老服务等,提升老年人的消费意愿与能力。
从本质而言,“银发经济”不仅是生意,更是一种社会价值与文明尺度的体现。这意味着针对老年群体的产品与服务,不仅要满足功能需求,更要尊重其生活方式、维护其生活尊严、激发其生命活力。当老年群体能从消费中真切感知到被尊重与关怀,其有效需求才会被充分激发,从而形成供需良性互动的持久生命力。
由此可见,“银发经济”的健康发展,远非单一市场力量所能及,它亟须政府、市场、社会与家庭形成协同共治的格局。唯有将尊老敬老助老的理念深植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银发经济”背后的金色机遇,才能最终转化为每一位老年人安详、富足、有尊严的金色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