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棉花生物育种获重大突破 30余个新品种将大规模推广
石榴云/新疆日报讯(记者 谢慧变报道)近日,从在阿克苏举行的国家农业生物育种重大专项成果展示活动上传来喜讯:新疆在棉花生物育种领域取得重大进展,30余个具备高产、优质、抗逆等优良性状的棉花新品种已成功选育,即将在全疆大规模示范推广。

近日,国家农业生物育种重大专项成果展示活动在阿克苏举办,专家组对项目成果进行了测产。新疆金丰源种业有限公司供图
新疆是我国最重要的棉花生产基地。面对近年来病虫害多发、极端天气频发等挑战,推动品种更新换代,培育适配现代生产需求的新品种,成为持续推进棉花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在农业生物育种国家重大科技专项资金2亿元的支持下,新疆种业龙头企业联合华中农业大学、浙江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等院校机构,构建起“企业牵头、院校协作”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攻关模式。科研团队运用分子标记选择、基因编辑等现代生物技术,重点突破耐高温、耐盐碱、宜机采等关键性状的协同改良,实现从“经验育种”向“精准设计”的跨越。
此次培育的30余个新品种在综合性状上表现突出。
新疆金丰源种业有限公司牵头项目培育的“金棉2号”,整合多个耐高温基因位点,在高温条件下仍保持较高结铃率,区域试验皮棉产量比对照增产13.2%,2025年推广面积超百万亩。
新疆塔里木河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牵头项目培育的“新塔棉11号”聚合了上百个优质高产位点,纤维品质达到纺织工业要求的Ⅰ型标准,皮棉产量比对照增产14.2%。
中棉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牵头项目培育的耐盐碱品种“中棉所1813”、河间市国欣农村技术服务总会牵头项目早熟抗病品种“新陆棉3号”等也在相应生态区展示出良好的适应性。
新疆金丰源种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张银宝介绍,通过承担国家生物育种专项,企业不仅成功培育出多个突破性品种,还构建起由45名科研人员组成的自主研发团队,实现了从“卖种子”到“创种子”的转型升级。近三年,耐逆品种推广面积200万亩以上,带动合作农户平均增收15%以上。其中金棉2号凭借其稳定的耐逆特性,成为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的标杆性品种。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张献龙说,这批新品种的成功培育,标志着我国棉花育种已进入生物育种与常规育种深度融合的新阶段。希望科研团队加快推进从传统育种向智能设计育种转型,为保障国家棉花安全提供坚实的种源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