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焕新 宏图正展
4月17日,一架客机从乌鲁木齐天山国际机场北航站区起飞。当日,随着北航站区运营系统开启,该机场将具备年旅客吞吐量48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55万吨的保障能力,为新疆打造亚欧黄金通道和向西开放桥头堡再添新动能。
7月15日,无人驾驶矿卡在新疆宜化矿业有限公司五彩湾矿区一号露天煤矿运送剥离土方。目前,准东经济技术开发区有13家煤矿企业使用无人驾驶矿卡技术,共有无人驾驶矿卡600余辆,未来这些企业将投入更多设备,实现无人化开采,打造智慧矿山。
俯瞰位于乌什县境内的大石峡水利枢纽工程全景(8月9日无人机摄)。该工程将于2026年完工,届时每年将向塔里木河生态输水34.2亿立方米,改善塔里木河干流生态环境状况,有效缓解灌区农田春灌秋灌缺水问题。
俯瞰新疆天蕴有机农业有限公司冷水鱼养殖基地(4月16日无人机摄)。该公司位于尼勒克县喀拉苏乡,通过发展冷水鱼养殖产业,带动当地农牧民增收。
5月21日,工作人员在塔城市金风风电设备有限公司组装车间查验风力发电机叶轮。该公司自2023年投产以来,年产值突破4亿元。
俯瞰哈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石城子光伏产业园(6月12日无人机摄)。今年,随着一批新能源项目陆续并网,在石城子光伏产业基地内,总装机容量将超过180万千瓦,成为名副其实的百万千瓦级光电基地。
精彩影像尽在视觉新疆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高峰
俯瞰山河,锦绣华章。
天山南北正以特色优势产业转型升级焕“新”,基础设施建设补齐短板更“新”,中国式现代化新疆实践正让祖国边疆呈现蒸蒸日上的新气象。
遍布荒漠戈壁的光伏发电场,把阳光变成绿色电力输往千家万户;来来往往的无人驾驶矿卡,有条不紊运送着露天煤矿的煤炭……新疆是能源资源大区,新能源开发增强了能源绿色底色,传统能源开发使用数字技术大幅提升了生产效率,成为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
高峡出平湖。大中型水利枢纽工程的建成,让地处干旱区的新疆能够在丰水期拦洪蓄水、枯水期放水浇灌,一个个现代化灌区由此而生。
银翼展翅,乌鲁木齐国际航空枢纽建设跃上新台阶;铁流滚滚,越来越多的商品从新疆通江达海、走向世界。新疆把设施连通作为“一带一路”核心区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大力推进通道建设,亚欧黄金通道和向西开放的桥头堡作用日益显著。
新疆锚定“五大战略定位”,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让茫茫边疆在中国式现代化实践中气象万千。
本版图片由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蔡增乐、周鹏、邹懿 通讯员何龙、金炜、张庆华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