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民生丨沙海生笋——江西援疆阿克陶芦笋产业发展掠影
2025年,在江西援疆干部人才的积极推动下,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克陶县出台《阿克陶县2025年芦笋产业发展工作方案》,明确将芦笋产业确立为主导产业之一。小小的芦笋承载着农民增收致富的美好憧憬,见证着产业援疆、智力援疆的实践路径。
● 陈疆林 / 文
7月,在阿克陶县巴仁乡库木村,3000余亩芦笋随风摇曳。茁壮成长的芦笋,涌动着生机与希望,凝结着江西援疆干部与阿克陶县干部群众共同奋斗的汗水,见证着产业援疆、智力援疆的实践路径。
科学谋划 形成以点带面发展格局
“这里昼夜温差大,沙壤土透气性好,种出的芦笋纤维少、脆度高。”江西省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芦笋研究室主任罗绍春蹲在试验田里,手指轻叩土壤。芦笋,被誉为“绿色黄金”“蔬菜之王”,营养价值高,市场需求旺盛。它对生长环境颇为挑剔,而阿克陶县的土壤、气候等条件与之相适配。
新收割的高原芦笋。阿克陶县农业农村局供图
2024年,江西援疆干部人才跨越5000公里,带着12个芦笋品种在库木村建起首个示范基地。经过土壤改良、品种比对,“井冈红”等优选品种脱颖而出——主茎高度达1.2米,嫩茎粗度超10毫米,多项指标表现优异。在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指导下,江西省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挥部(简称“江西援疆前指”)联合江西国康农业集团有限公司,在库木村建立了芦笋产业示范基地。
为了推动芦笋种植规模发展,阿克陶县出台了奖补政策:对新种植芦笋5亩以上的种植户、家庭农场、经济合作社或农业企业给予农业产业政策奖补。
“这里离家近,收入也不错。”加马铁热克乡巴格拉村46岁村民阿依古丽·阿不都热依木说:“在基地干活每天挣120元,通过土地流转,每年还能增加3000元的收入。”
自芦笋产业示范基地建立以来,像阿依古丽这样在家门口实现收入多元化的村民并不少见。“基地可提供50个长期性岗位、200余个临时性岗位,带动周边村民增收。”加马铁热克乡党委副书记、乡长热米拉·木合塔尔介绍。
以巴仁乡、加马铁热克乡为核心,阿克陶县充分利用秋冬换茬季节改良低效品种,将芦笋产业布局拓展至全县各乡镇,形成以点带面的发展格局。全县种植面积达3000亩,去年种植的120亩今年试采了5万斤。
智力支持 构建精准培养机制
2024年8月那场创下克州农业培训规模纪录的盛会,至今仍被农户们津津乐道。
“芦笋适宜在中性或微酸性土壤中生长,pH值在6.5至7.5之间最佳。”江西省第十一批柔性援疆干部、江西省兴国县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黄向荣带着便携式土壤检测仪,在库木村地头现场测试pH值。500多名农户在现场看得仔细,有人感慨:“原来盐碱地改良要先看这个数!”这种理论讲解结合现场检测的教学模式,让抽象的农业知识易于被农户理解掌握。
阿克陶县农业技术员阿米娜·吐尔洪曾在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石埠镇西岗村梦飞田园芦笋产业园实训基地学习。作为首批“赣陶农技骨干研修班”学员,她在21天的实训中收获满满。她说,在江西学习的物联网监测系统能够实时预警蓟马虫害,目前这套技术已在巴仁乡示范基地试运行。
截至2025年6月,江西省累计组织5批次187名阿克陶农技人员和种植大户赴赣实训,内容涵盖组培育苗、冷链物流、品牌运营等全链条技术。学员返疆后成立的帕米尔芦笋技术突击队,已在全县12个乡镇开展巡回指导,解决技术难题237项。
日前在加马铁热克乡农技推广站举行的“赣陶师徒结对”签约仪式上,江西专家王建国与本地技术员阿布都沙拉木·吾斯曼签下传帮带协议,协议里明确了“3个月掌握土壤改良技术、6个月独立完成病虫害防治方案”的量化目标。一对一的精准培养机制已促成32对师徒结对,构建起“省级专家—县级骨干—乡土能手”的三级技术网络。
完善链条 勾画产业融合广阔前景
7月29日8时的库木村晨光初露,田间已是一派忙碌景象。工人们精心采摘的芦笋,被迅速送入恒温0℃-4℃的冷库进行预冷处理,随后装进贴有“供港蔬菜”标签的冷链箱。“我们的冷链车全程恒温运输,抵达机场后直接对接航班,飞往广州,实现‘田间—云端—餐桌’的无缝衔接。”新疆拓诚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茅建涛介绍。
望着冷库中刚刚完成封箱、即将启程的芦笋,阿克陶县农业农村局产业办主任张景平感慨:“两吨芦笋价值8万元,从采收到端上香港餐桌,全程只需30小时。”这份成绩单的背后,是江西与新疆两地精诚协作结出的硕果。
在阿克陶县,一幅芦笋产业发展图徐徐展开。将田头的芦笋秸秆送入饲料加工厂,制成高蛋白青贮饲料供应牧场;车间里,罐头生产线即将产出首批芦笋罐头;电商中心的直播间里,慕士塔格峰下的“绿色黄金”惊艳亮相……
客商了解芦笋深加工产品。阿克陶县农业农村局供图
2025年,在江西援疆前指支持下,阿克陶县正朝着“深加工+销售+冷链物流”一体化综合体的目标迈进。政府引导企业与农户建立“代管制”合作模式——企业前期投入种苗与技术,农户参与田间管理并享受分红;阿克陶县统筹建设农产品精深加工园区,已吸引多家加工企业签约入驻;引进饲料加工企业和技术,利用芦笋秸秆生产全营养饲料,促进畜牧业发展。
“不仅要让芦笋种得好,更要卖得好。通过产业融合,提高芦笋附加值,形成以就业为导向的产业项目。”阿克陶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江西援疆干部杜晓祯介绍,下一步,力争实现芦笋种植规模1万亩、总产量1.5万吨、总产值10亿元以上,带动更多农户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