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连锁便利店何以突出重围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托亚
从清晨的面包、豆浆,到午间的盒餐、黄面,再到下班后的零食、饮料,遍布乌鲁木齐市大街小巷的便利店与市民日常消费深度绑定。
作为消费者耳熟能详的连锁便利店品牌,新疆早晚八点半贸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八点半公司”)的八点半便利店品牌、新疆每日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每日集团”)的每日每夜便利店品牌,不久前入选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2024年中国便利店TOP100》榜单,分别位列全国第31、第39。
在便利店品类、商品、服务趋于同质化的情况下,如何做出自己的特色?如何让消费者对品牌认同?记者围绕当下便利店行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行了采访,探讨即时性、便利性和品质化消费趋势下连锁零售业态的创新路径。
商品零售+餐饮服务
鲜食商品成为盈利主力
2瓶3元的纯净水、一袋10.9元的香浓吐司……7月22日,走进位于乌鲁木齐市五星南路的一家每日每夜便利店,记者看到,65平方米的店面里货架整齐排列,商品种类繁多,其中饮料、烘焙制品等占据显眼位置。
店长张丽萍说:“因为紧邻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中学,便利店以服务学生及周边居民为主,别看店面不大,商品品类有近2500个。”
2021年转行进入便利店行业的张丽萍直言,她看重的是每日每夜品牌及经营理念。“现在做便利店不容易,光我们这条街道附近就有5家商店。想要把门店生意做起来必须有自己的特色,才能吸引回头客,每日集团的鲜食产品为门店带来了巨大优势。”张丽萍说。
7月22日,位于乌市五星南路的一家每日每夜便利店,店长张丽萍正在工作中。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托亚摄
2009年,每日每夜便利连锁品牌注册成立。发展至今,每日集团已成长为一家集连锁便利零售、商贸、物流配送、农副产品加工等于一体的企业。截至6月底,每日集团有近1000家门店,覆盖乌鲁木齐,并扩展至吐鲁番、哈密、喀什等地。
在打造自有品牌的过程中,每日集团加大数字化管理,推动企业运营、配送、销售等环节效能持续提升。“连锁便利店要想开拓市场份额,就要差异化发展。”每日集团总经理张磊说,2015年,每日集团步入鲜食赛道,这也使得集团成为新疆首个建有烘焙、鲜食、卤味等5家食品工厂的便利连锁企业。
对于张丽萍而言,每天早上7时,她都会准时开店,对接、清点总部配送车送来的各类鲜食商品。“现在门店每天一半以上的盈利都来自各类鲜食,”张丽萍说,“学校正常开课时,7.9—8.9元的三明治、4元的饭团最受学生喜爱,每天我们从总部预订各类鲜食商品近200份。”
为了保证鲜食品质,每日集团不断强化生产链、供应链上的每一个环节。记者看到,一份鸡腿排三明治包装上除了标注配料、储存温度外,生产时间、上市时间、下架时间一目了然,保质期在53小时之内。
近年来,我国便利店数量、销售额持续增长。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2024年中国便利店发展报告》显示,乌鲁木齐市便利店增长率为3.7%,在40个抽样城市中位列第4;单店覆盖人口率为3647人,位列第8;24小时便利店占比为67%,位列第12。
运营模式+创富机制
推动企业和员工同富共赢
走在乌鲁木齐街头,遍布大街小巷的八点半超市同样是城市的一道标签。然而说起企业的发展历程,道路并不平坦。
八点半公司所属的新疆龙海达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龙海达集团”)从一家80平方米小店起家,2007年公司创建“我家电器”专业卖场,2008年4家八点半连锁便利店同步开业。
由于当时规范化店面租赁、装修成本较高,市场成熟度不足等原因,2012年,八点半公司虽以直营方式开设了50家门店,但却处于亏损状态。
“便利店的亏损全靠集团家电业务的利润来填补。”龙海达集团董事长张玉龙说,公司转变思路,通过内部运营模式的不断完善,2013年实现扭亏为盈。“这相当于在迷茫中看到了曙光,因为便利店在社区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商业形态,我们还是十分看好它的发展前景。”张玉龙说。
2015年,门店发展到近200家时,由于运营管理步入正轨,八点半公司放开了加盟经营方式,门店拓展速度逐步加快。与此同时,通过源头规模采购以及自研餐饮商品,八点半公司不断满足消费者需求。
谈及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张玉龙坦言,在门店不断拓展的过程中,出现员工流失率高、服务跟不上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八点半公司推动创新管理体制,全面实行创富机制,即公司承诺店长及店员每年完成店面考核目标后,超额盈利部分个人可分成40%,这一举措在公司内部激起了不小的波澜。
7月23日,在位于乌鲁木齐市米东南路红光雅居小区的八点半超市,店长薛蕊正在整理货架。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托亚摄
对于创富机制,最有发言权的莫过于乌鲁木齐市米东南路红光雅居小区八点半超市店长薛蕊。
6年前,红光雅居小区八点半门店还是一家亏损店,但在去年,门店团队凭借优异的业绩获得了创富机制的最高收益奖励——年度27万元奖励。“这相当于门店4个人每人月收入平均在1万多元到2万元,比起以前高了很多。”薛蕊说。
同样的门店,同样的商品,红光雅居门店的销售纪录又是怎么创造的?
7月23日14时,记者在门店看到,店里不时接到顾客的电话订单。“你好,我要买11元3瓶的东方树叶,还要1袋洗衣液,麻烦送到家里。”接完电话,薛蕊立刻备货并上门送货。
“其实没有什么窍门,只不过我们把服务做细一点,把便利留给更多顾客。”薛蕊说。
原来,薛蕊和伙伴们不仅建了顾客微信群,随时发布各类商品促销、特价活动信息,同时对于购物满20元的顾客,门店负责免费送货到家。“实际上不到20元我们也送,无论刮风天还是雨雪天。”薛蕊说。
薛蕊和伙伴们的贴心服务,恰恰贴合了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不愿再被“营业时间”“购物距离”框住的消费心态,利用实体店面深度嵌入居民社区的优势,实现了“线上下单、就近发货、即刻送达”,满足了“到家+到店”的生活服务需求。
“创富机制激发了广大员工的工作热情,让店员以老板的姿态投入到工作中,提高了服务质效。”八点半公司人力资源部薪绩负责人闵晓梅说,“现在公司每年有30人到50人从以前的普通员工申请成为加盟商。”
一个个创新机制推动企业加快发展。截至6月底,八点半公司门店达1300家,除了乌鲁木齐、阿克苏等地以外,济南市、兰州市也落地门店。
即时零售+智慧门店
打开便利店的增值模式
除了传统的进店消费模式,即时零售和云值守技术正在不断丰富连锁便利店的经营模式。
用手机打开美团APP搜索八点半,记者看到,周边街道的八点半门店一一罗列,各类商品一应俱全,为消费者即时零售提供了充分的选择空间。在小程序“小八优选”,八点半公司推出了家政保洁和洗衣团购服务等,包括家庭清洁等项目。“我们将进一步开拓以即时零售为主的家庭便利消费和团购市场,积极开拓线上市场。”张玉龙说。
除了即时零售,夜间无人值守便利店也为消费者带来很多便利。
零时过后,当顾客来到位于乌鲁木齐西大桥的每日每夜主题店购物时,只需通过支付宝“刷脸”或微信扫码即可进店。如果遇到问题,顾客可以通过店内配备的云客服实时在线服务向工作人员进行语音求助,购物结束后可自助通过支付宝“刷脸”或微信扫码支付完成购物。截至6月底,每日集团该模式便利店已设立320家。
6月,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2025年中国便利店发展报告》显示,2024年便利店品牌加码布局即时零售,近四成企业开通即时零售业务,销售占比较上一年大幅上升11.4%。超过25%的企业已设置或计划设置前置仓;同时,企业积极拥抱24小时云值守技术,这成为拓宽服务半径和延长经营时长的一种重要手段。
提振居民消费是保持经济增长的关键。在各地构建的“15分钟便民生活圈”中,便利店作为零售业创新的活跃领域,一店多能、店仓一体、自有品牌等创新模式不断涌现。
新疆连锁行业商会秘书处负责人表示,即时零售、零食折扣店等新业态正在加速分流便利店的客群,当消费者对商品品质与服务体验提出更高要求时,连锁便利店行业的服务要始终跟得上,随着顾客需求不断转变,便利店才会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