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深读丨聚力集群发展 逐梦“诗与远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和旅游产业集群发展规划(2025—2030年)》解读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王晶晶
“我们基于数据分析、综合测算,经过专家评审并获得相关部门认定后,提出打造新疆万亿级产业集群的目标。2030年新疆旅游人数超过4亿人次这一目标,是综合考量新疆航空运力、铁路运力、水资源承载力等条件,转变思路从单纯追求人次增长,转向注重提升人均消费水平而制定的。”5月25日,在库车市召开的2025年新疆旅游发展大会上,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余洁说。
此次大会发布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和旅游产业集群发展规划(2025—2030年)》(以下简称《规划》),为今后6年新疆文旅产业发展绘制清晰路径。《规划》提出到2030年,全疆文化旅游体育产业综合营收达到万亿级,旅游总人数超过4亿人次,文化和旅游产业带动就业超过150万人,文化和旅游规模以上(限额以上)企业达到2000家(户)以上。
“新疆作为旅游资源富集大区,提出打造万亿级产业这个目标,不仅彰显了高瞻远瞩的决策智慧,更体现了新疆在文旅赛道上的自信和魄力。”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科学学院院长、北京旅游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吕宁表示,《规划》的发布,为一直在转型升级的新疆旅游产业解锁了“通关攻略”,“新疆旅游产业有小、散、乱的问题,《规划》就是要通过打造产业链、形成产业集群、扩大产业规模的方式,降成本、提质量,同时延长产业链,让游客愿意多花钱消费。消费多了,产业集群自然就越来越壮大。”
为了让“诗与远方”在新疆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赢,《规划》提出,以乌鲁木齐市为核心枢纽,串联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三大文化和旅游产业带,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喀什地区、阿勒泰地区、吐鲁番市四大区域中心,联动昌吉回族自治州、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阿克苏地区、和田地区等特色节点,构建形成“一核三带四心多节点”的新疆文化和旅游产业集群空间发展格局。“文化和旅游产业集群规划是产业规划,需要体现‘空间集聚、要素集中、区域协同、特色发展’的特点,我们坚持全疆一盘棋,引导各地根据自身发展阶段、生态功能定位、文旅资源禀赋、产业发展基础、要素支撑条件,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实现错位发展。”余洁说。
文化和旅游产业集群建设不能“面面俱到”“撒胡椒面”,必须突出重点,把有限的资源和财力用在刀刃上,聚力打造最具新疆特色、最具比较优势,同时还是未来发展增长点的产业。综合考虑统计口径、产业内容、类别划分等因素,经专家论证,《规划》提出着力打造“优势文化、优势旅游、优势体育”三大产业链。“特别是提出打造优势体育产业链,新疆冰雪资源得天独厚,户外运动优势无与伦比,我们要积极发展户外运动产业,培育发展体育用品装备制造业,把冰雪产业打造成新疆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余洁说。
结合当前新疆旅游发展面临的短板弱项,《规划》围绕“延链、补链、强链、育链”,提出重大基础设施支撑工程、经营主体引育壮大工程、数智赋能文旅增效工程、宣传推广引客入疆工程、服务创优安全保障工程、区域合作兵地融合工程六大建设工程。
“六大建设工程是打造三大产业链、12项特色产业发展的有效补充,目的就是做大做强经营主体,激发市场活力,培育新产品新业态,完善产业链,引导产业集聚,把文化和旅游产业培育成彰显新疆文化底蕴、增强文化自信的支柱产业、富民产业、幸福产业。”余洁说。
《规划》刚刚发布,合作机遇已然显现。携程集团副总裁张国强表示,未来将从引客入疆、交旅融合等六大板块发力,推动携程度假农庄沿南北疆环线布局,加强低空旅游、冰雪旅游等新兴业态的全球合作,助力新疆万亿级文旅产业集群蓝图成真。
回望来时路,新疆文旅产业从默默无闻到成为支柱产业,再到跻身“十大产业集群”,如今正向着万亿级产业集群的目标大步迈进。未来,新疆将以文旅产业为纽带,把丰富的自然人文资源转化为强劲发展动能,不仅带动各族群众就业、促进区域协同发展,更向世界递出一张闪亮的“新疆名片”,在文旅发展的赛道上书写精彩篇章。